頭和眼睛的轉向就變成了迴避,迴避代表心虛,結論已經很明顯了。
這就是透過攻擊性動作判斷出憤怒情緒,用於分析是否說謊的經典案例。
如果說僅僅因為手指的方向和訴說的方向不同,就能認定說謊,那是對克林頓先生的不負責任。因為透過網際網路搜尋,你還可以找到大量克林頓本人以及其他著名人士在演說時,面孔、眼睛和手指的方向不同的案例,無法僅透過這一條標準來判定都是在說謊。要靠情緒和語言之間的矛盾來判斷。
人人都逃不掉的重力(1)
重力是所有生物能夠在地球上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同時也是各種生物需要想方設法對抗的第一阻力。對重力的對抗不僅僅反映在站立、跳躍、投擲等大動作上,也會存在於驚訝、笑容、憤怒等微小的肌肉運動中。對抗重力的兩個必要條件是神經意識(不單單是思維性意識)和能量,缺一不可。
在微反應研究體系中,由於主要研究物件是不依靠思維性意識(也就是“想”)而作出的本能反應或習慣反應,因此這兩個條件可以合二為一。神經興奮程度越高,所調配的能量就越大,對於重力的反抗也就越明顯;神經興奮程度越低,所調配的能量就越少,對重力的反抗能力就會不足;如果神經系統進入抑制狀態,就會造成能量的停止補充和快速流失,無法繼續抵抗重力的吸引,身體相關部位也就呈現無力下墜的狀態。我們將這個規律命名為“重力原理”。
重力原理的第一個內容是:想要抵抗重力,需要神經系統有意識(不一定是用“想”的意識)的控制。舉例而言,昏迷狀態的人之所以會倒地不起,是因為控制平衡和骨骼肌的神經系統進入無意識狀態,人體用於保持站立狀態的骨骼肌失去命令,無法繼續抵抗重力。
重力原理的另一個內容是:對抗重力,需要至少等同於身體所承受重力的能量。如果能量充沛,超出身體所承受的重量,就可以做出反重力運動,比如跳躍、高舉雙手的大肢體運動,以及抬頭、挑眉毛、嘴角上翹等小肌肉運動。相反,能量不足的時候,就會導致身體向下“垮”掉,比如坐、蹲、摔倒、躺或者趴等大肢體運動,以及軀幹彎曲、低頭、眉毛和臉上的肌肉下垂等小肌肉運動(嚴格意義上講,不是運動,是被重力吸下去的)。經常可見,比賽結束後的運動員因運動過量,就時常出現這樣的情況。
所以人在得意的時候,往往神采飛揚,歡呼雀躍;人在失意的時候,則會垂頭喪氣,喪眉耷拉眼,蹲在街角哭泣。
勝利者的姿態
我們經常會看到,戰爭或者比賽的勝利者通常會習慣性地做出一些動作,比如高舉雙手、高聲嘯叫,這些消耗很多能量的動作,原始動力旨在獲取更多的關注。
勝利是值得喜悅的事情(用更嚴謹的話講,勝利是積極結果,但不一定會引發喜悅情緒),所以勝利者接受到積極刺激之後,會產生積極情緒,情緒會調動能量儲備。因為贏了,意味著很多後續的收益,這些積極的刺激會讓勝利者的神經高度興奮。戰鬥的時候,身體會儲備大量的能量用於腦力或者體力的較量。在戰鬥結束之後,需要將多餘的能量釋放出來,同時舒緩緊張的神經,使身體恢復到平常的正常狀態(長期興奮會導致神經系統與迴圈系統負擔過重)。
當然,如果戰鬥的過程非常艱難,消耗掉了全部能量,也就不會有什麼慶祝動作。但只要還沒暈過去,嘴角的微微翹起,還是經常可見的。
很多慶祝動作,都是反重力動作。
神經興奮和充足的能量,會支援身體做出一些大幅度的反重力動作。將雙手高高舉起是常見的表達勝利的動作,也是比較經典的反重力動作之一。
球場上,如果運動員打入關鍵一球,觀眾經常可以看到進球后的各種慶祝動作,其中一個就是高舉雙手,躍起後撞胸。
兩個人一起慶祝的時候,還會互相高高舉起一隻手,做出擊掌相慶的動作。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人人都逃不掉的重力(2)
跳起來歡呼基本上是勝利後一套固定的組合動作,成語謂之“歡呼雀躍”。跳起來是經典的反重力動作,而歡呼則是獲取更多關注的一種炫耀方式,同時還能起到調整呼吸、消耗能量的作用。
有的運動員在獲得勝利之後,還會來一個複雜的跳躍——後空翻,來表達內心的喜悅和興奮。
與跳起來相同的反應是取得勝利之後的登高。常見有比賽獲勝的運動員興奮之餘攀至高處或者繞場跑動,高高舉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