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部分

是七月三十日!

陳公博在一夜之間兩次受驚,不敢在上海久留。雖然他清楚聽見槍聲,卻沒告訴茶房,生怕警方在偵查此案時會要他充當證人。他並不怕當證人,只是在作證時,警方勢必會盤問他姓名、從何處來、來此何干之類,萬一把他與李公館聯絡起來,那就麻煩了。

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大東旅社的總經理郭標,是陳公博的同鄉。“廣東人和廣東人總容易說話”,他跟郭總經理打了個招呼,把行李暫且寄存在大東旅社,便帶著太太李勵莊到杭州散心去了……

第七部分:成立匆匆轉移嘉興南湖

七月三十一日早上七時三十五分,一列快車從上海北站駛出,朝南進發。

在各節車廂裡,散坐著中國共產黨“一大”的代表們。只是他們彷彿互不相識,各自獨坐。他們之中有張國燾、李達、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劉仁靜、周佛海、包惠僧。何叔衡是否去了,尚是一個待解之謎。據有的當事人回憶,何叔衡提前回長沙了。

比起三天之前,這趟車算是空的。三天前——七月二十八日,正值陰曆六月二十四日,是南湖的“荷花生日”,四面八方的人趕去慶賀,湖裡的船也驟然猛增。那天夜裡,湖裡舉行燈會,波光燈影,美不勝收。

不過,比起平日來,這趟車裡去南湖的遊客稍多一些。因為這天是星期日,上海方向早去晚歸的遊客自然比往常增加。

那時的快車,只是相當於今天的慢車。小販們在車上叫賣醬油瓜子、豆腐乾、五香豆,旅客們慢條斯理地咀嚼著零食,打發著時光。

王會悟小姐緊挨著李達。她今日顯得格外興奮——她是“領隊”兼“導遊”。她的小巧的手提包一直不離身,包裡放著這次去南湖的活動經費。

嘉興是座古城,秦朝時稱由拳縣。到了三國時,這兒屬吳國,設定嘉興縣。由於嘉興在大運河之側,又是滬杭鐵路的中點,也就興旺發達起來。

南湖是嘉興勝景,遊嘉興者差不多都是為了遊南湖。

南湖與大運河相連,古稱陸渭池,雅稱鴛鴦湖——因為南湖分東、西兩部分,形狀如同兩鳥交頸,便得了鴛鴦湖之名。

比起杭州西湖來,嘉興南湖顯得小巧而精緻。湖面不大,當年虛稱八百畝,如今經航空攝影精確測定,南湖水面面積為六百二十四畝。它是一個平原湖。放眼望去,湖的四周鑲著一圈依依垂柳。

南湖之妙,妙在湖中心有一個小島,島上亭臺樓閣掩映在綠樹叢中。

南湖原本一片澤國,並無湖心島。那是在明朝嘉靖二十七年(公元一五四八年),嘉興知府趙瀛修浚護城河,把挖出的泥用船運至湖心,堆成了一個人工小島。

在南湖之濱,矗立著一座設計獨具匠心的南國風格的樓。登樓眺望南湖,在春雨霏霏的日子裡,四處煙雨茫茫,得名“煙雨樓”。那是公元九四○年前後五代後晉時,吳越國國王錢鏐第四子廣陵王錢元璙所建。

趙瀛在南湖堆出一個人工島之後,翌年,便把煙雨樓拆移到島上。這樣,光禿禿的小島上冒出一座飛紅流翠的煙雨樓,又栽上銀杏、垂柳,頓時美若仙境。

明朝萬曆十年(公元一五八二年),嘉興知府龔勉又下令在煙雨樓側建造亭榭,南面拓臺曰“釣鰲磯”,北面築池曰“魚樂國”。如此這般,南湖如同錦上添花,姿色益增。

南湖名聲大振,是在清朝那位“旅遊皇帝”——乾隆光臨之後。

乾隆愛南湖,尤愛湖心島上的煙雨樓。他六遊江南,曾八次登南湖煙雨樓,前後賦詩近二十首!這樣,在湖心島,四處可見到乾隆御筆:

春雲欲泮旋濛濛,

百頃明湖一棹通。

回望還迷隄柳綠,

到來辨榭梅紅。

不殊圖畫倪黃境,

真是樓臺煙雨中。

欲倩李牟攜鐵笛,

月明度曲水晶宮。

這位“旅遊皇帝”甚至帶走了煙雨樓的圖紙,在皇家園林——承德避暑山莊的青蓮島上,仿建了一座煙雨樓。不過,乾隆再三嘆息,承德的煙雨樓只是形似而已,登樓卻不見煙亦不見雨!

打從乾隆御駕多次臨幸,南湖聲譽鵲起,慕名前來遊覽者日眾。尤其是清明前後,春雨瀟瀟,垂柳初綠,煙雨蒼茫,南湖洋溢著朦朧之美。

南湖的另一盛事是在民國元年(公元一九一二年)冬,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路過嘉興,各界人士萬餘人集結於嘉興車站歡迎。孫大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