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做一做那些擱置已久的事情。
很顯然地,在大多數時間裡您的精力狀況不會如此的清晰,所以在這裡來看一看下面的這些問題:
n
我的大腦現在的狀況怎樣?機敏的?呆滯的?一片空白?
n
我的身體狀況怎樣?精疲力竭的?活潑的?精神飽滿、勁頭十足的?
n
我是感到興奮過度還是不夠興奮?
n
我今天得做些什麼?還有什麼可以選擇的?
n
如果我的精力更好一些,我還可以再做點什麼嗎?
n
如果我體力不濟,可不可以暫時不做某些事情?
n
我可以安排額外的休息時間嗎?
n
我需要安排時間獨處嗎?
n
我需要何種獨處的時間(例如:閱讀、小睡、盯著窗外、安靜地坐一會兒、聽聽音樂、看看電視)?
n
我可以從一些額外的刺激(如看望朋友、參觀博物館)中受益嗎?
n
我今天需要的是什麼?
如果您練習審視自己的身體狀況,並檢查您的精神狀態,您就能學會了解自己的個性狀態。如果某人邀請您出去吃頓中國餐,而您的精力也很充沛,您將對說“同意”更有自信。如果您的精力不足,您可以拒絕而不會感到有罪惡感或羞恥感,也不會擔心自己再也不能出去。您知道自己在下一次精力充沛時可以接受這樣的邀請。
思考點
n
甚至公眾人物也可能是性格內向的人。
n
性格內向的人不一定就是害羞、精神分裂或高度神經過敏的。
n
大多數性格內向的人受到過責備、羞辱和誹謗。學習解決的辦法。
n
學習瞭解自己的個性狀態。
第三章
脫穎而出的腦圖:我們天生就是性格內向的嗎?
在您的內心深處,有一處安靜的避難所。任何時間您都可以撤退回去,做回您自己。
——Hermann Hesse
我們是怎樣形成較內向或較外向的個性的?我們的大腦在揭示其秘密上總是那麼緩慢。直到最近,我們也只是透過對行為的觀察,瞭解在我們的大腦中發生了什麼,並推斷可能發生什麼。Carl Jung曾做出過很有見識的“猜想”,即性格內向和外向都有其生理基礎;在二十世紀早期,他還沒有辦法加以確認。現在,隨著大腦掃描和影像傳輸技術的發展,我們對大腦中的資訊傳輸通路及其在人類行為中的表現有了更好的瞭解。例如,我們可以畫出我們的腦圖,並將支配某行為的大腦中相應的精確區域與具體的經驗和行為相聯絡。腦圖也說明並證實了哪些大腦機能對個性產生影響。
科學家仍然還處於對大腦功能的探索階段,但它似乎是一幅令人難以置信的複雜的風景畫。這從一些事實之中可見一斑:幾乎每一位研究者對大腦的工作機能都有一些不同的理論。在這一章裡,我所呈現的一些觀點仍然還只是推測性的。獲得更加確定的結論還需要多年的努力。我們仍然在致力於揭開大腦那奇妙而神秘的面紗。
我們每一個人天生就具有某些基本的成分或天生的特質來組成我們的個性。在Candice Pert的《情緒的成分》(Molecules of Emotion)一書中,作者試圖將個性與其它的人類特徵區別開來:“研究專家們也在對情緒、心境和個性加以區分。其中,情緒是最為短暫的,可以根據導致它產生的原因加以確認;心境一般會持續幾小時或幾天,而較不容易尋找到它產生的原因;而個性具有遺傳的根基,所以我們在整個一生都會帶有它的色彩(只是在以前的基礎上有所增減而已)。公認的事實是,個性在我們的一生裡都相當穩定,並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除此之外,研究者們一致認為個性還有另外兩個基本特點,即它因人而異,並在生命早期就表現出來。
對於組成個性的基本特質,至今仍然沒有一致的結論。雖然如此,內向/外向一直都包括在每一個人格理論家的特質列表之中,並且被認為是個性中最可靠的成分。
個性的差異
宇宙中最不可思議的事情就是宇宙是能夠被瞭解的。
——Albert Ei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