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關於生、自我認知和死的三個根本命題,歐美哲學家爭論研討了數百年,始終找不到恰當的答案。任何偉大的哲學命題都有著開放性的答案,而這三個以唯心主義邏輯思維為出發點的問題,都是相當深奧晦澀的。
與此對應的,則是以唯物主義邏輯思維為出發點的另外三個問題,即如何更好的認識宇宙世界、並解決關於宇宙的問題;如何更好的認識人類社會、並解決關於人類的問題;如何更好的認識自我人生、並解決關於人生的問題。
男人聽了林軒的答案,發出一聲悠長的喟嘆。
“這三個問題,你的答案是什麼?”林軒問。
在佛教的禪機答辯中,對三個問題有著看似有用、實則無用、看似無用、實則有用的矛盾答案,即從來處來、我即是我、向去處去。
“我的答案,全都在修行中。”那人回答。
林軒不解,注視著那人隱藏在光影中的臉。
“當我認識到自己的前世、前前世、後世、後後世,也就明白了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前世、前前世是誰,能夠解釋從哪裡來;今世所作所為能解釋我是誰;後世、後後世是誰,能夠解釋我到哪裡去。”那人說。
前、前前、今、後、後後這五個不同的名稱就代表了一個人連貫起來的五世,差不多是前後五百年的一段時間。
任何一名相術大師能夠推斷的,也就是這五百年間發生的事。
所以,看透這五百年的變化,就已經是洞悉了一個人的全部生命軌跡。
全球學者一直有一個非官方的共識,認為只有唯心主義才能拯救世界,並且看清每一次地球重新洗牌的秘密。洗牌就意味著地球的大毀滅後重建,顯而易見的,人類將在洗牌中出局,淪為各種猛獸的口糧。
林軒要的並非這樣的答案,但至少這答案是有意義的,而非佛教裡晦澀的禪機。
“能否更詳細地解釋給我聽?”林軒問。
那人緩緩回答:“好,那我就從松贊干布統一藏地開始說起。松贊干布以前的西藏,境域狹小,至松贊干布,才擴張疆土,統一了青藏高原各部落,逐漸強大起來。如《新唐書》說:其地東與松茂嶲接,南極婆羅門,西取四鎮,北抵突厥,幅員萬餘里,為漢魏諸戎所無也。松贊干布既征服諸部落,擴大疆土,為與鄰國往來和治理民眾頒佈法令的需要,並派遣貴族子弟到克什米爾學習,其中端美三菩提學宣告學,回藏地後製成藏文字母和文法,並著《八部論》,解釋藏文的用法。松贊干布以前,西藏只有一種古老的信仰,名為雍仲苯教。天赤七王都修習古象雄佛法——雍仲苯教,此七王因具有斷證功德,便以彩虹之光為道登成就……”
林軒讀過那段藏傳佛教初興的歷史,所以聽了那人的話,頻頻點頭。
第五百零六章 善惡消長
民間傳說中,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曾經聯手鎮壓《西藏鎮魔圖》裡的羅剎妖女,使得西藏人民過上了安居樂業、天下太平的好日子,其功績名揚天下,千載流芳。
事實上,藏王松贊干布對於西藏的人文、政治、宗教、農業發展都具有推動性的巨大貢獻。
譬如:松贊干布派人到錫蘭請來蛇心旃檀的十一面觀音像,又往印度和尼泊爾交界處請來訶利旃檀的觀音像(此像現仍供在布達拉宮),作為供養修福的物件;娶尼泊爾公主,攜來不動佛像、彌勒菩薩像、度母像等(不動佛像現供在小昭寺,彌勒像等現供在大昭寺);後娶唐朝文成公主,又攜來釋迦佛像(相傳為佛在世時所鑄造,現供在大昭寺正殿中);又使尼泊爾塑像匠人,按照松讚自己的身量,塑一尊觀音像(現供在大昭寺北廂殿中)。
為供奉諸聖像,便於人民修福禮拜,在松贊干布的准許下,尼泊爾公主建築了大昭寺,文成公主建築了小昭寺,又建伽剎等十二寺於拉薩四周各要地。此外,又建築了許多修定的道場。各寺所供的聖像很多,有釋迦、彌勒、觀音、度母、顰戚佛母、光明佛母、妙音天女、馬頭金剛、甘露明王等。
當時翻譯經典的人,漢人有大天壽,藏人有端美三菩提、達摩廓霞、拉壟金剛祥,印度人有孤薩惹、商羯羅,尼泊爾人有屍羅曼殊等。
可以說,藏地之繁榮興盛,正是由松贊干布而起。
“那些遙遠的歷史都藏在青燈黃卷、古殿諸佛之間,你察覺到了嗎?”那人問。
林軒環視這大殿中的佛像,光影迷離之間,它們像是活著,又像是靜止不動,像是已經下凡人間,又像是仍然高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