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69年春,郗超父親、東晉的徐、兗二州刺史郗愔給大司馬桓溫去了一封公函,表示要與桓溫共同輔佐王室,並請求率領自己的部隊渡河北上,討伐前燕,收復失地。郗愔寫這封信,是因為不久前收到了朝廷的命令,要他與桓溫一道進行北伐戰爭,而邀請他參加北伐的正是桓溫本人。郗愔對東晉王朝忠心耿耿,接命令後心情特別激動,以為為國立功的機會到了,於是動情地寫了這封信。遺憾的是郗愔並不清楚桓溫邀請他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麼。桓溫有雄才,志在收復中原,這是事實,但他同時更企圖以軍事上的勝利來提高個人的威望,從而達到代晉稱帝的目的。郗愔對此卻一無所知。可以想見,桓溫如果讀到這封信,肯定會加深對郗愔的疑忌,從而給郗家帶來災禍。幸好郗超先看到這封信,他氣得當即把信撕得粉碎,然後提筆代父親寫過了一封信給桓溫。信中說自己不是將帥之才,不能勝任軍旅重任,而且年老多病,請求找一個悠閒的地方休養,並勸說桓溫統領自己的部隊。桓溫見信,大喜過望,當即調任郗愔為冠軍將軍、會稽內史,自己則當仁不讓地兼任徐、兗二州刺史。自此,東晉的荊、揚兩個重鎮,全由桓溫一人兼任,他一人掌握了長江上下游的全部事權(《資治通鑑》卷一百二)。
郗超對桓溫的想法之所以摸得那麼清楚,是因為他經常聽到桓溫唸叨〃京口酒可飲,兵可用〃這句話。從這句話裡,他知道桓溫對他父親身居京口要地深為不滿,很想將此二州攫為己有,只是沒有適當的理由和藉口,他才暫時沒有動郗愔。京口一帶,原來地廣人稀,西晉滅亡,北方士民紛紛避難來到江南後,這裡便逐漸成為東晉的重鎮,號稱北府。因當地軍民強悍,勇於從軍,桓溫早就有把他們編練成一支新軍的計劃。桓溫對京口重鎮早就垂涎三尺,郗愔卻如此不識時務,也難怪郗超要把他父親的信撕得粉碎了。
郗超是桓溫最主要的謀士和最得力的助手,同時也是桓溫的死黨,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實,然而郗愔卻不知道。假如郗愔早知道兒子已與桓溫結為死黨,郗超擅自做主代他給桓溫寫信,從而把手中的權力奉送給桓溫以保一家平安,郗愔會不會堅決反對呢?從他忠於王室這一點看,他肯定會這樣做的。
父子異趣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但郗超和他的父親郗愔,卻是兩種完全不同型別的人。郗愔忠於王室,郗超卻同桓溫結為死黨;郗愔為人糊塗怯弱,郗超卻精明強練;郗愔事奉天師道,郗超卻信佛;郗愔喜好聚斂錢財,郗超卻輕財重施,視錢財如糞土。
郗愔大肆搜刮錢財,有錢數千萬,郗超心中很不以為然。有一天早晨,郗超去給父親請安,郗家的禮法,在長輩面前,晚輩不能坐著,郗超就站著說了很久的話,並有意把話題引到了錢財上來。郗愔說:〃你只不過想得到我的錢財罷了!〃於是開啟錢庫一天,讓郗超任意使用。郗愔如此大方,原以為郗超頂多只能用掉幾百萬而已,卻沒有想到他會在一天時間裡把錢庫裡的錢全部分給親戚朋友,到最後所剩無幾了。郗愔聽了,驚怪不已(《世說新語?儉嗇第二十九》)。
。▲虹橋▲書吧▲
第19節:權謀機變(1)
太元二年(公元377年)十二月,郗超去世。當初,郗超與桓溫結為同盟,因為父親郗愔忠誠於王室,所以沒讓父親知道。等到他病重以後,拿出一箱子書信交給門下的弟子,說:〃家父年事已高,我死之後,如果他過度悲傷,影響到飲食睡眠,可把這個箱子呈交給他,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就請把它燒掉。〃郗超死後,郗愔果然因悲痛惋惜而患病,弟子把箱子呈送給他,裡面全是郗超與桓溫商議密謀的往返書信。郗愔勃然大怒,說:〃這小子死得已經太晚了!〃於是再也不為他悲痛流淚了(《晉書?郗超傳》)。
權謀機變
在中原板蕩之際,能提高威望、博取人心者,莫過於武力征伐以收復失地。平蜀之後,桓溫又進行了三次北伐。永和十年,桓溫自江陵出發,從水陸兩路,攻伐由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水軍沿漢水北上,步兵直趨武關。他又命梁州刺史司馬勳北出子午道,作為偏師。桓溫在藍田大敗秦軍,進至灞上(今陝西西安市東)。關中百姓帶著牛酒,前來犒師。父老感動地流淚說:〃想不到今天又見到官軍!〃率正義之師,以破竹之勢,如能一鼓作氣,直搗長安,關中當唾手可得。桓溫卻駐軍灞上,觀望不進。原來桓溫北伐的目的只是想立功名以鎮服江東,並非真心伐罪弔民,收復舊土。桓溫進軍之初,本打算以秦地之麥為糧,但秦人早已芟麥清野,晉軍無糧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