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4章

高句麗其實不難攻打,因為死去的隋煬帝楊廣雖然劣跡斑斑,但是總算做了幾件好事。

隋朝第一次攻打高句麗時,還得追溯到楊廣老爹楊堅那。公元598年,高句麗先發制人突襲遼西的營州,激怒了當時的隋文帝楊堅,他派海陸大軍30萬攻打高句麗,結果因為不熟悉海上作戰,還沒到到人家地盤,就死傷過半,可謂損失慘重。

所以,等到第二次作戰時,已是楊廣即位。他深知海上作戰的難度,吸取了上回他老爹大敗的經驗,直接在遼河上架起了三座大橋,雖說期間遭到了高句麗大軍的偷襲,隋朝死了不少戰將,但總算那三座大橋是修好了,直通遼東城。按理說這回總能勝了吧,無奈戰線拉的過長,楊廣穩居長安城內,大將們又都懼怕楊廣反覆無常的性格,但凡大小決策都回稟,這一來一去,耽誤了不少時間,也延誤了軍情,隋軍攻打了一年,依舊沒能拿下高句麗。

第三回再戰,楊廣倒是爭氣了,直接御駕親征,這回應該沒問題了吧。可當時的隋朝已經到了風雨飄搖的地步,動亂四起,這邊剛跟高句麗開打,那邊運往高句麗的糧草就不知道讓哪路反王給截了,補給跟不上,朝堂腐敗,宇文化及等佞臣當道,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誰願意給他賣命?這不才打出去沒多久,就說西邊又有人造反了,楊廣只得無奈回撤,要不然,還沒等攻下遼東城,自個老窩都快被人給端了。

這一來二去三回的,楊廣每回都號稱幾十萬大軍,第三回甚至號稱逾兩百萬大軍,也沒能奈高句麗如何,這就大大助長了高句麗的膽子,才想著在李唐天下尚不穩定之時,分一杯羹。

此刻,羅成站在大橋之上,遙望橋的另一端,大批的陸軍已經自橋上而過,而海軍此時也早已經出發,統領海軍之人還跟隋朝有點關係,乃是楊家舊臣楊義臣——想當初鎮守東嶺關,一夫當關,眾反王均無可奈何的前朝名將!

當日,羅松破東嶺關時,東方伯好言相勸,勸得楊義臣投唐,後來李淵下旨要攻打高句麗,楊義臣想起隋朝時,屢次攻打高句麗無功而返,損兵折將,心中怨恨,難不成我泱泱大國,竟比不上一個彈丸小國?楊義臣將此看作恥辱,而如今新朝建立,百廢待舉,正是發揮所長之時,儘管他年紀老邁,依然老驥伏櫪。

這不,主動請纓,成為了此行征討高句麗的海陸大軍中海軍統領,與羅成這個陸軍統領遙相呼應。

“怎麼了?海陸大軍都已出發,你怎麼還一籌莫展?”

羅成微蹙著眉,看了眼不知何時來到身旁之人,眼底有了些溫度,低嘆道:“我在想,隋朝當時兵強馬壯,卻沒能將小小的高句麗打下,必然是有原因的。我想了很久,在想還有哪些漏洞是我沒想到的,我這邊想得越全面,前線計程車兵就少一份傷亡,寧願按兵不動,也好過盲目出兵,死傷無數。”

宇文成都沉靜的眼眸深深地看到他眼底,卻隻字不語,直看得羅成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頭,摸了摸鼻子,笑道:“怎麼了?我這個統帥是不是太不稱職了,這會兒才開始想著有沒有什麼漏洞可補。”

宇文成都搖搖頭,聲音略顯沙啞道:“沒有人比你更稱職。”

“嗯?”

“你是從心底裡珍惜他們的生命。”

羅成抬起頭,笑著回憶道,“以前在北平府的時候,就經常聽父王說起宇文成都這個名字,乃大隋第一好漢,威猛罕匹,擁有文韜武略,勇猛過人的大將之才,十幾歲時,便已經手持鳳翅鎏金鏜打遍天下,威名遠揚,九州之內,無人匹敵,南征北戰,東討西伐,運籌帷幄……”

宇文成都看著羅成掃過來毫無掩飾的晶晶亮的眼神,臉頰微燙,幸而古銅色的面板看不太出,一雙深幽的眸子不知道該放哪裡,早沒了剛才鎮定自若的模樣:“羅成,別說了……”

羅成難得瞧見他這幅模樣,耍著壞心眼子地偏要說下去:“我當時年少氣盛,雖說嘴上不服氣,但是心裡卻是暗暗記下了。後來少有的幾回出門,我有意無意間總能從坊間聽到一些關於你的事蹟,平南陳,滅北齊……處處都有你的身影,以少勝多戰績數不勝數,我當時就在想,這究竟是怎麼樣一個人?”羅成一眼不眨地盯著宇文成都,看得後者不自在地輕咳了一聲。

“所以,那晚在楊堅的晚宴上,我聽到宇文成都這個名字,異常興奮,我是真的想跟你比試一番。”

宇文成都突然想起那晚他吃著宮宴上的甜點,全神貫注的模樣,心頭不由得一軟,看著他的眼神彷彿能柔得滴出水來。從那時起,他的眼神就已經開始不由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