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負擔重,缺少資金等難題,企業發展並不順利,一直在謀求與他人合作。 王傳福之所以捨得用億元收購秦川汽車77%的股份,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看中秦川汽車擁有轎車目錄,沒有這個就不能生產轎車。而且,秦川汽車擁有的汽車生產工藝,也是王傳福所看中的。 當王傳福“兇猛”地將比亞迪帶入一片“陌生之地”時,他近乎賭博的做法並沒有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同。比亞迪正式宣佈收購秦川汽車後,當年比亞迪的股票就下挫了四塊多,跌幅超過21%。 到了1月24日,比亞迪股票進一步惡化,甚至有基金機構聯合起來對比亞迪股票“洗倉”,股票價格從18港元跌到港元。比亞迪公司市值瞬間蒸發近27億港元。 面對股市的大跌,王傳福在第一時間內召開了應急會議。當時,會議的氛圍十分緊張,比亞迪似乎到了創業以來最危難的時刻,王傳福身上的壓力可想而知。一位比亞迪高管在回憶起當年的情景時曾感慨地說:“雖然公司進軍轎車業的決心並未動搖,但是看得出王總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如果換成是我恐怕早就崩潰了。” 王傳福卻頂住了壓力,他對股東們承諾,比亞迪的業績會在收購秦川汽車後提升,“我想幹這件事是堅定不移的,而且我相信一定可以做成,此舉對於比亞迪企業價值的提高,也是必然的。”而且,王傳福強調,比亞迪收購秦川汽車是為未來幾年比亞迪的盈利做準備。 實際上在未來三年,比亞迪靠電池業務,仍然可以保持高增長的勢頭,但是,比亞迪要考慮的是怎麼保證未來十年的增長,因此現在必須尋找到高盈利的行業。就像他所說的:“比亞迪進入汽車行業,主要是為三年以後的比亞迪尋找一個迅速成長的平臺。” 而這個高盈利的行業,就是電動汽車市場,王傳福毫不遲疑地說:“汽車動力電池專案將決定我們的未來。” 就是在這樣的質疑與否定聲中,比亞迪開啟了它的汽車製造時代。 開始的時候,王傳福和比亞迪的工程師們缺少汽車製造的實戰經驗,他們就從拆裝進口轎車開始。最初,王傳福從全世界購買了幾十輛進口轎車,讓員工拆解學習。一開始,員工對剛剛買來的價值百萬的轎車下不了手,經常圍成一圈,盯上半天。 一次,他們要拆解一輛賓士轎車,同樣不敢下手,這時,一位個子不高、微微發福,戴著金絲眼鏡的中年人拿起車鑰匙,在車身上劃了一道說“這樣你們可以動手了”。這個劃車的人就是王傳福。 透過拆解其他品牌的轎車,比亞迪很快掌握了汽車的製造工藝。在收購秦川汽車一年後,比亞迪就研發出了一臺自主品牌的汽車,在上市之前的內部代號為316。 2004年,316樣車生產出來了。承受著巨大壓力的王傳福自然很興奮,迅速召集了全國的經銷商在上海開起了比亞迪新車評審會。本來在開會之前,王傳福對316很有信心,認為它的效能可以達到市場的要求。 可是,在評審會上,幾乎所有經銷商都不看好316的上市。他們否定316的原因,並不在於316在效能上存在多大問題,而是316的外觀實在是太過難看,而中國人買車有一個習慣,就是要看外觀。所以,經銷商都建議王傳福不要推出這款車,有人甚至對王傳福說:“這款車還是別上市了,否則它會砸了比亞迪的牌子。” 開汽車評審會的當天,上海的天空灰濛濛的,讓人感覺到無比沉悶。而剛參加完316汽車評審會的王傳福,那時的心情就像當天上海的天氣一樣,異常沉悶。他心裡有著說不出的委屈與不甘心。 為了生產研發316,比亞迪已經投入了數億元,如果不能上市,這些錢都打了水漂。而且,一年了,很多人都等著看比亞迪的笑話,等著給比亞迪判死刑。 難道比亞迪已經失去了創造奇蹟的能量? 在經歷了否定之後,比亞迪究竟該怎麼辦? 難道比亞迪改造車的道路走不通嗎? 在上海的黃浦江畔,王傳福忽然失去了方向,他的雄心與激情似乎被滾滾流淌的河流帶走了,他感到無比沮喪。 但是,很快,王傳福就從失敗的陰影裡走了出來,他甚至發誓說:“做不好就不要出來見人。”就這樣,投資億元的316,也是比亞迪製造的第一款車,沒有上市就被王傳福槍斃了。接下來,王傳福帶領比亞迪開始了汽車製造的新徵程。 2005年4月,比亞迪出品的第一款車“F3”終於面市。在很多人看來,F3是對豐田花冠的拙劣模仿,所以,很多汽車業的同行並沒有把比亞迪放在眼裡。 F3剛推出後,據說奇瑞曾買了一臺樣車做研究,經過縝密分析,也認為它不過是對豐田花冠的模仿,無論是外形還是工藝,或者配套,都不是奇瑞的對手。可是,隨著F3銷量的飆升,或許奇瑞們才會發現,比亞迪已經成為了他們最強勁的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