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得像是秋天的水波。

■ 圈閱

“圈閱”據說是由王安石發明的。

自三國時,就有在文字和契約上簽字署名的做法,史書上稱為“押”。唐宋時期,大臣們進呈公文或傳閱書牘時,不再署全名,而只是寫上自己的字,表示閱過。

公元1069年,王安石被宋神宗起用,任參政知事,每天都要接觸大量的公文、呈文。他每次閱過檔案,都要寫上—個“石”字。由於檔案多,他又是急性子,且不太注意書寫,因此,“石”字經常被他寫成一橫一撇下邊再加一個圓圈。因為他畫的圓圈還大多不圓,這樣給別人造成很多麻煩。於是,一次議政會議上,他宣告自己“閱畢”的檔案符號是,一橫一撇下邊再加一個圓圈。事隔不久,他索性去掉了橫和撇,僅保留了那個圓圈。時間一長,其他同僚也紛紛效仿,久而久之,圓圈就變成了“閱畢”檔案的特殊符號。

現在,“圈閱”這一做法仍被沿用。

■ 染指

典出《左傳?宣公四年》:子公怒,染指於鼎,嘗之而出。

春秋時期,有一天公子子公和公子子家,一起進宮去拜見鄭靈公,快要進宮門時,子公突然站住抬起右手 ,笑眯眯地讓子家看。子家不解地看著子公的手,只見他的食指一動一動的,子家說:“這誰不會啊?”於是也伸出自己的右手,讓自己的食指也一動一動的,子公看了大笑,說:“你以為是我讓食指抖動的嗎?你仔細看看,是他自己在動啊。”子家認真的看了看,然後又動了動自己的食指,發現和子公的果然不一樣,就問是何緣故,子公說:“每當有新奇的美味等待我去嘗的時候,我的手指就會情不自禁地動。我想今天大王一定會有美味賞賜給我們的。”兩人說說笑笑進了宮門,這時正好遇見鄭靈公,於是把剛才的原委說了一遍。鄭靈公覺得他們二人非常沒有規矩,便沒有說話。正巧那天御廚在為大家做一條很大的甲魚,當大夫們都到齊了的時候,鄭靈公讓御廚將甲魚拿來給大家分吃,然而當每個人都大快朵頤的時候,子公卻傻傻地呆坐在那裡,原來他的碗裡並沒有甲魚,這當然是鄭靈公吩咐的,子公也不敢說什麼,他看見別人吃得很香,沒有一個人注意他,他就忍不住走到大鼎前,伸出指頭往裡蘸了一下,嚐了嚐味道,然後,大搖大擺地走了出去。

兩字篇 第五章(3)

此後便有了“染指”一詞,指分取不應該得到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事情。

■ 入室

語出《論語?先進》:子曰:“由之瑟,係為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聖人孔子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在教授學生的時候強調學習禮樂。有一次他聽到子路在彈琴,可是內容卻不是《雅》、《頌》一類的古典音樂,於是孔子很不高興,他說:“子路,你為什麼在我這裡彈琴呢?”因此孔子的其他學生都不尊敬子路。孔子就說:“子路在學習上已經達到了升堂的地步,可是還沒有入室。”在古代“堂”是指的正廳,“室”是指的“內室”,也就是說“堂”在前面,“室”在後面。孔子用“堂”和“室”來比喻學生學習的好壞。入門,升堂,入室用來比喻學習由淺入深的幾個階段。

“入室”指的是學問技能深得老師傳授,達到了精深廣博的境界。今天我們依然用“入室”一詞來形容學習好的學生,有“入室弟子”一詞。

■ 三害

語出《晉書?周處傳》:父老嘆曰:“三害未除,何樂之有!”處曰:“何謂也?”答曰:“南山白額猛獸,長橋下蛟,並子為三矣。”處曰:“若此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則一郡之大慶,非徒去害而已。”

在西晉時期,有一個叫周處的人,官至御史中丞。他是一個很奇特的人,從小體力就超出一般的人,他喜歡騎馬,打獵,不注意小節,放縱性情,為所欲為,鄉里人都認為他是一個禍害。周處知道他受到鄉親們的厭惡,很是感慨,他決定改過自新,做一個讓大家喜歡的人。他對父老鄉親們說:“現在天氣暖和,收成也很好,為什麼你們還是悶悶不樂呢?”一個老人唉聲嘆氣地說道:“三害沒有除掉,我們有什麼好高興的呀!”周處說:“您說的三害是指的什麼呀?”老人說:“南山的白虎,長橋下的蛟,第三個就是你了。”周處說:“如果我把這三害除掉了,你們是不是就高興了呢?”老人說:“如果你能真的除掉,乃是全村人的一大喜事,不僅僅是除害而已啊!”。於是周處上山射死了老虎,又來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