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部分

方法寫其方根近似值是忽。

劉徽在對奇零小數的處理上所創立的十進小數記法,在世界數學史上也是一項重要的成就,外國的同樣方法,到十四世紀才出現,比劉徽晚了千餘年。

4、改進了線性方程組的解法《九章算術》中有一章專講線性方程組問題。用一種“直除法”求解,即解方程組時把多個未知數逐步減少到一個未知數,然後反過來求出所有未知數的值。“直除法”的消元(未知數)要透過對應項係數累減的辦法來完成,比較麻煩。劉徽對“直除法”加以改進,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時,用了“互乘對減”的方法,一次消去一項,如同後來的加減消元法。劉徽雖然只用過一次“互乘對減法”,但他知此法帶有普遍性,可以推廣到任何元數的線性方程組。劉徽還使用配分比例法解線性方程組,也是有創造性的成果。在歐洲,直到十六世紀法國數學家布丟解線性方程的方法才與《九章算術》的“直除法”相似,然而已比《九章算術》晚了一千七百多年,而且沒有劉徽改進的解法好。

5、總結和發展了重差術我國古代,將用“表”(標杆)或“矩”(刻劃以留標記)進行兩次測望的測量方法稱做“重差術”。《九章算術注》中第九章《句股》,主要講測量高、深、廣、遠問題,說明當時測量數學和測繪地圖已有相當水平。劉徽《重差》一卷所以被改稱《海島算經》就是因為其第一題是講測量海島的。“重差”之名,古已有之,劉徽對之進行了深入而具體的研究,他解釋重差的含義說:“凡望極高,測絕深,而兼知其遠者,必用重差,勾股則必以重差為率,故曰:重差也”。劉徽的《海島算經》共有九個應用題,都有解法和答案。其解法都可以變成平面三角公式,起著與三角同等的作用,可說是我國古代特有的三角法。

關於劉徽的身世,因史書失載,難以確知。《宋史》卷105《禮八》記述宋徽宗大觀三年(1109年)追封古天算家七十餘人,其中有“魏劉徽淄鄉男”。男是宋徽宗給劉徽追加的封爵,古時大臣死後常以其舊鄉追封之。曹魏時,帶“淄”的地名只有臨淄縣(屬青州齊國),北宋時,除臨淄外,還有淄川縣(今山東壽光縣),故知劉徽是今山東淄博市至壽光縣一帶人。因魏晉史書不載劉徽生平事蹟,故有的數學史家謂劉徽系布衣數學家。然劉徽在《九章算術注》中自言他曾見“晉武庫中有漢時王莽所作銅斛”,劉徽若是一介平民,何以能熟知京師武庫重地的古代珍物?又何以有測望海島並常為修築巨大工程而深究數學的必要?從劉注中,可以看出劉徽的學識文筆均屬上乘,如此人才,在當時仕宦,實極容易。陳壽《三國志》對政經大事及重要人物,每多遺漏,劉徽不見於史,自不足為奇。查《隋書》卷34《經籍志三》有《魯史欹器圖》一卷,並註明為儀同劉徽撰,隋志於後再載劉徽撰的《九章算術十卷》和《九章重差圖一卷》時,僅註明“劉徽撰”,而不再冠以官名,這也是劉徽曾做過官的又一證據。清人姚振宗謂曹魏無“儀同”之官,因而他以為此儀同非劉徽。然據《三國志》卷43《黃權傳》雲“景初三年(蜀延熙二年,239年)(黃)權遷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怎能說魏無儀同之官呢?由於以上理由,我以為劉徽並非布衣學者,而曾仕於魏、晉之際。

四、張仲景和他的《傷寒論》、《金匱要略》

漢末三國,祖國醫學又有了重要發展,張仲景的醫學成就特別引人注目。

張仲景,名機,南陽涅陽縣人,約生於漢桓帝和平元年(150年),死在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他自動好學,博覽群書,特好醫學,師事同郡名醫張伯祖。建安初,軍閥混戰,擾攘不休,中土人民死亡流徙,“疫癘數起”,“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舉族而喪”。僅在建安十年(205年)前,張仲景宗族二百餘口,死亡即達三分之二,其中死於傷寒病者佔百分之七十。這種慘痛情況,使張仲景對於醫術鑽研更勤,他總結前人醫學成果,博採藥方,寫了許多有價值的醫學用書。惜多已亡佚,留傳於後世者,唯有《傷寒雜病論》十六卷。經後人整理校勘,將書中傷寒部分定名為《傷寒論》;雜病部分定名為《金匱要略》。《傷寒論》十卷、二十二篇,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論述了傷寒等外感熱性病的病理、診斷、治療及用藥。《金匱要略》六卷二十五篇,包括內科、外科、婦產科、面板科等四十多種雜病的治療方法一百三十九條,二百六十二方,以臟腑經絡學說作為基本論點,重視內臟間的整體聯絡性,強調保持人體的正氣,同時也不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