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文先生在《物種起源》裡也反覆強調漸變論,但事實上始終沒有發現各種生物之間漸變的中間物種。縱觀從單細胞的阿米巴蟲經過千變萬化,一直沒有找到一種屬於漸進的中間環節生物,沒有漸進的過程就不能叫進化,只能叫變化!否則又該如何解釋中國澄江、加拿大布林基斯、澳大利亞伊迪卡拉寒武紀生命的大暴發呢?因此達爾文的進化論口口聲聲強調漸變,卻又找不出漸變的中間物種,更不能解釋突變和突發的實事,實際上就是幼稚的猜想論。
試看,達爾文先生在《物種起源》第六章第2節對蝙蝠的起源和過渡給人一個“較滿意的解釋”是:從扁平尾巴的松鼠進化到長有腹側膜、可以在樹林間滑翔的貓猴(也叫飛狐猴),再進化成蝙蝠(蝙蝠種類分有果蝠、紅蝙蝠、棕蝙蝠、狗臉蝙蝠、菊頭蝙蝠、漁獵蝙蝠、吸血蝙蝠……不知進化成那種蝙蝠)。這種靠“形態學”進化的荒謬例子。卻被學生及信徒們稱為很有“說服力”的證據!看來,達爾文先生對猴子獨有情鍾,猴子不但可以變人,猴子也成了松鼠變蝙蝠的中間物種了。那麼猴子究竟是變成人還是變成蝙蝠了呢?
我們今天不想佔用篇幅質疑動物之間的變異,還是迴歸到猴變人的主題上吧。既然所有動物都是人類的前輩,當人們食用這些人類的老祖宗時(如硬骨魚類的大鯉魚、兩棲類的牛蛙、爬行類的龜鱉、哺乳類的牛羊和鳥類的雞鴨)又會是什麼感覺呢?古今中外,人們都認為食人者、妖也,那食人類老祖宗者又是什麼?這樣看來,達爾文的進化論將猿猴變成了人,又將人變成食用老老祖宗的妖了。
由此推論,吃葷者原來吃的都是人類的老祖宗,難怪佛教徒從“不殺生”進化到“不吃葷”,因為一旦吃了葷腥,豈不等於吃了自己的老祖宗?
既然有人能將存在著嚴重缺環、不能自圓其說的“猿…人進化論”定為科學。在科學探索中,難免會出現一些不清楚的地方,是否可以提出來向古人類學家請教一下呢?例如:1。 科學講究的是證據。達爾文的進化論得出一個結論:“一切物種都是在進化中求生存,人是由猴子進化而來的。”證據是什麼?是在哪位科學家實驗室裡驗證過猴變人的全過程?沒有證據的理論能成立嗎?為什麼猴子自有人類以來便存在著,至今起碼也有幾萬年了,怎麼沒見它們有絲毫進化?猴子還是猴子,難到近萬年的猴子停止進化沒有求生存嗎?如果它們停止進化沒有求生存,怎麼沒有滅絕反而依然存活到今天?
2。達爾文講,“人是由猴子進化而來的”,是不是太過於籠統了?猴子種類有100多種(如獼猴、葉猴、狐猴、吼猴、獺猴、毛猴、指猴、珠猴、狨猴、山魈、狒狒、金絲猴、長尾猴、短尾猴、松鼠猴、蜘蛛猴、絹毛猴、眼鏡猴、食人猴等),它們的大小、形態、毛色並不統一,人類究竟是由哪種猴子進化而來?是什麼原因使它向人類方向“進化”?世界上在什麼地方出現了最早的人類?出現人類的地方曾經有過哪種猴子?
3。 用達爾文推祟的“生理學”比較,在眾多猴類中食人猴的身體結構是最接近人體的,是不是應該說人類是由食人猴“進化”而來呢?當食人猴尚未變成人之前,它們又吃什麼呢?即使一部分可以變成人,怎麼沒有被尚未變成人的食人猴吃掉呢?
4。 同是用“生理學”做比較,人類因為骨骼結構與猿猴相近,便斷定有了親緣關係,人類同其它動物有相近的地方(如:人類與海豚都有皮下脂肪,猿猴沒有;人類與青蛙全都面板裸露,猿猴有毛;人類與企鵝都是用雙足在地上行走,猿猴是靠四肢爬行……),為什麼不能產生親緣或親屬關係?
5。達爾文及其門徒們將猿猴變人說成是進化論,可在分析、比較人與猿猴時為什麼找不到任何進化的證據?卻要以退化器官作為旁證(如達爾文結節、闌尾、毛孩、有尾人等)。試問:從猿變到人究竟是進化了呢?還是退化了呢?
6。猿猴在變成人類的“進化”中是什麼原因、又是怎樣將全身的毛脫掉變成光溜溜的身子?為什麼看不到今天的黑猩猩、長臂猿、金絲猴有脫毛現象?
7。猴子的尾巴是什麼時候、什麼原因消失的?為什麼現在的猴子尾巴不越長越短,直至消失?(見圖1…4)
8。為什麼猴子用於貯藏食物的頰囊和長的紅色臀疣,“進化”到人類後就全消失了?是無 1…4它們的尾巴是什麼原因消失的須再貯藏食物了,還是嫌紅色臀疣不好看而消失的?它們是因為什麼要如此“自然選擇”呢?
9。當達爾文擁護了赫胥黎的“人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