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鮮青果500 克,川鬱金25 克,白礬25 克,先將青果打破,放鍋內熬數十滾,去核入石臼內搗爛,再加川鬱金放回原湯內,熬至青果無味,過濾去渣,再以白礬研未加入拌勻,大約熬成500 毫升。每服20 毫升,早、晚各1 次,開水送下。
危險訊號以及應急處理(5)
⑦荊芥、白礬各120 克,殭蠶10 克,蟬蛻3 克,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服10 克,1 日2 次,連服20 餘日。
⑧當歸、甘草、鉤藤各10 克,生薑3 片,大棗5 枚,水煎服,每日1 劑。
⑨豬心1 個(用黃泥裹好焙乾),川貝、硃砂各10 克,共研成末,每服10 克,白開水送下。適用於癲癇大發作。
⑩吳萊萸為面,撒入臍窩內(以滿為度),外用膠布等固定,7 ~10 天換1 次。
(6)針刺療法:癲癇發作時,可用人中、湧泉穴強刺激急救。癲癇發作後或平時,主穴用百會、神門、內關、三陰交,上脘、足三里等穴,配穴取心俞、隔俞、肝俞(見圖6 一1)、風池、安眠、太沖等穴。每次選3 ~5 穴針或灸,每天1 次,10 次為1 療程,休息3 ~7 天后,可行第2 療程。
(7)抑上癲癇發作及治癒癲癇的灸療法:
①抑止發作的方法:讓患者仰臥,術者蹲在患者頭後方,右手搭在患者的右肩上,用其大拇指使勁按壓患者脊背肩胛骨上部內側角上的肩外俞穴,其餘四指放在患者鎖骨和胸部,而用左手託著患者後頭部。接著,右手大拇指再向前推壓,與此同時,用左手向左側拔拉患者頸部。這種做法能使患者緊張的頸部緩解,發作也因此而停止。
②治癒癲癇的灸法:取穴囪會、神門,用麥粒大灸炷(艾絨做)囪會施灸5 ~7 壯,神門施灸7 ~10 壯,每日施灸1 次。施灸開始時發作暫時加劇,施灸1 周後,發作減少,耐心地持續下去就能完全治癒。
面神經炎(面癱)
面神經炎,一般認為是位於面神經管內的面神經受急性非化膿性炎症的影響,引起急性面神經功能障礙,表現為病側面部表情肌癱瘓,中醫稱“口眼歪邪”或“面癱”。面神經炎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以男性青壯年較易發病。起病前,部分病人有受風寒或病側面部較長時間吹涼風的病史。起病突然,出現面部兩側不對稱,患側不適,耳周圍疼痛,唇角向健側歪邪,患側鼻唇溝變淺,眼瞼不能閉合,抬眉、皺盾時額紋均消失;還有不能吹口哨,撅嘴,鼓腮,講話唇音不清,喝水及喝粥時口水外流。面神經炎的預後一般良好,經治療,約70 ~80%可在1 ~2 周後開始逐漸恢復,1 ~3 個月完全或基本治癒。發病時處理如下:
1。面神經炎發病時,最簡便的治療方法是在患側耳後及面部用溼熱毛巾外敷及按摩。熱敷每天3 ~4 次,每次10 ~15 分鐘,注意不要燙傷面板。病人可以對著鏡子用手掌按摩癱瘓的面肌,每日數次,每次數分鐘,以促進其恢復正常。有條件者可口服強的松(每次10 毫克,每日3 次)、維生素B1(每次10 毫克,每日3 次)、氯化鉀(每次1 克,每日3 次)和注射維生素B12(100 微克,每日肌注1 次)治療。
2。中藥療法以疏風通絡為主,可選用以下二方:
(1)半夏、川烏、白附子、天南星、天麻、川芎、防風各7 克,全蠍3克,水煎服,每日1 劑。
(2)殭蠶、全蠍各10 克,白附子15 克,共碾細末,分9 包,每服1包,日服3 次,黃酒送下。
3。單驗方療法
(1)鮮活鱔魚,將頭剁去,倒懸滴血,塗於患側,每日1次。或用生南星1 個,白芨7 克,大生草烏1 個,殭蠶7 條,焙乾共碾細末,用鮮鱔魚血調成膏,敷貼患側。
(2)鮮蓖麻子仁30 克,冰片1 克,搗爛成膏,敷貼患側,每日1 次。
(3)生天南星20 克,碾末,薑汁調,敷貼患側,每日1 次。
(4)鮮附子30 克,冰片3 克,搗爛,蜜調和,外敷患處,時間不可太長,5 小時為限,否則會引起小泡。
(5)炙草10 克,生蔑、蔓荊子各7 克,共碾粗末,加適量水,搗如泥狀,左斜敷右側,右斜敷左側。
(6)麝香2 克,冰片1 克,碾末加麻油調成膏狀,貼敷患側耳屏外(下關穴)、耳輪後與下關穴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