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明珠,因為能夠提供網際網路基礎服務,加上人們對有線電視價值的認識,當時與網際網路結合最緊密的是有線電視。1999年股市核心就是網際網路與科技股。儘管當時東方明珠的利潤總體都不樂觀,事實上當時國內網際網路公司的利潤都不樂觀,但是全球網際網路的巨大浪潮,也足以支撐國內網際網路概念股有極高的上升空間。劉明達從1999年開始投資於東方明珠,直到2001年才退出,收益接近5倍。中信國安、山江海龍亦各有特色,儘管沒有東方明珠的上漲幅度來得強,收益亦甚為可觀。
虹←橋書←吧←。←
第50節:曲折投資路(6)
在1999年網路股高潮期,劉明達還曾一次對一個小波段的預判,顯示了他已經有了良好的市場感覺。
5·19行情啟動後,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到1999年6月下旬,上證指數已上漲近70%,漲至1700點附近。各種層面的資訊開始支援這種非理性的上漲。6月14日,證監會官員發表講話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復性的;6月15日,《人民日報》再次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重複股市是恢復性上漲;6月25日,當天大盤跳空高開,上證指數當日大漲103。52點,漲幅6。59%。兩市成交量竟達830億元,創歷史紀錄。但這時,當劉明達看到市場上幾百只股票都在整體上漲,他認為市場已經進入了非理性的狂熱階段。
6月下旬,劉明達到一家證券公司去講課,他提出,短期內股市可能有個重挫,以令狂熱的市場有所警惕。果然,不出一週,1999年7月1日,《證券法》正式實施,滬深股市以大幅下挫的方式來迎接中國證券業的第一部立法。
而值得一提的是,劉明達在網路股高潮中隱退,2001年初全身而退,避免深陷於即將到來的長達5年的熊市,而這輪熊市尤其是給網路概念股以致命的打擊。而這種全身而退的先見之明,充分顯示了劉明達基於多年研究、實戰經驗所歷練的市場感覺。
之五:在熊市中尋找機會
5·19行情結束於2001年6月14日,當天媒體刊登國務院《堅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當天大盤衝高到2245。44點,之後開始一路調整。
這是一輪長達5年的熊市調整,政策層面的股權分置成為市場普遍認為的利空因素,不解決這一問題,中國股市難有抬頭之日。作為一個職業投資人,在熊市中摸爬滾打最是難熬,但劉明達卻以獨特的韌性在其中尋找機會。
自2001年股市開始調整後,各方面開始聚焦中國股市歷史遺留的股權分置的結構性問題,對中國股市內在性結構問題開始爭論、辯證、提出解決辦法。雖然大家對證券市場還在不斷關注,但其中的喧囂卻在一點點在消退,二級市場迎來了平淡、漫長的向下調整期,到2001年10月19日,上證指數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2005年6月6日,上證指數已經下跌到了998點。
悲觀情緒開始在中國股市裡漫延,一些人認為股權分置問題可能幾十年也解決不了,他們紛紛離開了市場,而更多的私募資金則將投資物件瞄準了海外市場。
市場中永遠有一些人能夠比其他人更為敏感地把握投資機會。這些先知先覺者關注到:〃中國企業,包括上市公司都處在經營結構轉型期。〃而中長期支撐中國股市可能走出低迷的因素,除了股權分置改革在漸近推展之外,中國經濟整體持續、穩健的高增長也為今後可能到來的新高度醞釀著力量。值得關注的是,這種調整來自於中國經濟自身自我改進、自我進取的力量。結果,一直被各種概念所掩蓋的內需增長對中國經濟、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帶來了極強的爆發力。
劉明達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2001年果斷將研究、投資的方向轉向享受內需增長帶出巨大推動力的上市公司,尤其是以內需消費型公司為其主要研究、投資物件。而且,隨著香港上市的H股、紅籌股公司越來越多,劉明達將主要的精力投向香港市場。
劉明達2003年在香港市場投資的同仁堂科技,就是這類品種之一。為什麼偏愛這家公司,劉明達的看法是,同仁堂做的絕大多數都是非處方藥,是基礎消費品,而且客戶群廣大,並且同仁堂每年有8%的分紅,有持續可靠的現金流(對現金流的重視是劉明達從網路股爆炒後反思得來,上一輪暴漲的網路股多有概念,但現金流、盈利能力很差)。除了上述因素,同仁堂還有自己獨特的歷史品牌,當時同仁堂二級市場價格只有4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