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衛尚苑外踱來踱去。順治帝怕驚動他們,就悄悄地走到御苑西門,幸得苑門沒有落鎖。
順治帝出了御苑,也不辨天南地北,只管腳下七高八低地走著。看看到了皇城門前,城門早已下鍵。順治帝喝叫開門,守門官見他儀表非凡,疑是內宮近侍,就忙開啟了門,經過外城時也不曾阻攔。順治帝這時也沒有方向和目標,只管低頭向前直走,其時天將破曉,寒露侵衣。又走了半晌,天色已大明。
晨曦初上,照耀得大地猶若黃金炫目。順治帝惘惘然、悵悵然地往叢林深處走去,猛聽得當當的雲板聲激盪耳鼓,如晨鐘清磐。順治帝抬頭一瞧,見一個癩頭和尚,眇著一目,跛著一足,挑了一副破香擔,擔上懸著一幅墨龍圖。左手雲板,右手木棰,走一步打一下。順治帝見那和尚來得蹊蹺,就立住了腳問道:“你這個瘋和尚,在這荒山野地走來走去幹什麼?”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十章 內憂四起(4)
那癩和尚舉手答道:“俺在尋俺師父。”順治帝道:“你師父叫什麼?”癩和尚指著擔上的畫道:“你不見俺那幅畫嗎?俺師父喚作龍空和尚,在圓寂的那天,對俺說:‘我將投生塵俗,有墨龍一幅,未畫雙睛。待過三九之年,你可下山去打尋,有人替你畫上點睛,那就是我的後身到了。’”癩和尚說罷,又從香擔內取出破衲一襲,拂塵一柄,念珠一串,紫砂缽一個,都遞給順治帝,說:“這都是俺師父的遺物。”
順治帝檢視破衲、拂塵、念珠、紫砂缽等物,卻好似自己的舊物,不由得從癩和尚的擔上取出一支禿筆來,就給那幅黑龍添上了眼睛。果然,那龍有了眼睛,張牙舞爪地大有駕雲上天之氣概。癩和尚看了,慌忙跪倒在地,不住地磕頭道:“師父到今天才來,幾乎想煞俺也。”
順治帝被他一叫師父,心裡頓有所悟,就脫去身上的錦繡團龍箭衣,披了破衲,笑對癩和尚說道:“你看這三十年故物!今日還我本來面目。”
癩和尚笑道:“忽去忽來,忽來忽去。來自來處來,去往去處去,來來去去,都是幻夢浮雲。去即是來,來即是去,無非浮雲幻夢。”
順治帝大笑道:“是哪裡來?是哪裡去?什麼幻夢浮雲,實是無什麼幻,更無什麼夢。幻是更非幻,夢亦更無夢,都是濛濛空空。”
癩頭和尚撫掌道:“阿彌陀佛!西方路上有蓮臺,無葉無枝雪玉堆。”順治帝道:“色是空兮空是色,碧雲擁護踏風來。”癩和尚笑道:“好了!好了!女菩薩等候多時了。”順治帝道:“哪裡的女菩薩?”癩和尚合掌閉目笑道:“玉泉宮的女菩薩,師父難道忘了嗎?”順治帝笑道:“真的嗎?”
癩和尚笑道:“似真似假,似假似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無真亦無假。”順治帝大笑道:“好!好!”於是那癩和尚挑起香擔,順治帝拿了拂塵念珠,託了紫缽,師徒兩個上清涼山去了。
這以後,有人見清涼山上,於月白風清時,或者夕陽西垂之際,暮色蒼茫中,常遠遠有一對璧人攜手往來於山麓間,徘徊於碧樹綠蔭中,如果走近一瞧,卻又倏忽不見。後人有詠清涼山的一首七絕:
綠楊香草氣如蘭,倩影雙雙夜漏殘。
古剎紅牆留古蹟,梵聲豔影兩清寒。
■ 康熙小皇帝
清廷諸親王四處找尋順治帝而不得,皇太后無可如何,只得召洪承疇進宮。商議了半天,傳諭出去,說順治帝暴崩了,召集親王大臣奉皇太子即位,改明年為康熙元年。尊佟佳氏為太后,晉皇太后為太皇太后。
光陰如白駒之過隙,轉眼這位康熙帝就已有十二歲了,不僅能臨朝聽政,且批答奏牘,雖元勳老臣也為之折服;而對於政事尤為明察,朝中大小臣工都凜凜自守,不敢有非分之行。
那天,康熙帝翻閱舊諭,平西王吳三桂拒不率師出鎮關東、至今猶坐鎮滇中的事就凸現了出來,於是他決定親下手諭,著平西王吳三桂即日移師關東,如再遷延,是藐視國法;又命豫撫哈銘、總督蔡毓榮、雲南撫臺魯鏡元暗中秘密戒備,以防吳三桂有變,立即會師征剿。
■ 吳三桂舉幟反叛
這道上諭讓夏國相攘臂大叫:“王爺如再不決斷,就只好束手待斃了!”
吳三桂雖見清廷相煎過急,卻仍不能下最後的決心,總兵郭壯圖也大怒道:“咱們若移師關東,是就死地去了!橫豎不過如此,索性就反了吧!”說罷,拔出佩劍來,就把朝廷欽使斬作兩段。
斬了欽使,事已成騎虎之勢,於是在夏相國、郭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