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藩'U14'感慨道:
“從春夏秋冬的服裝,到雞毛蒜皮的小物什,考慮的一應俱全。有了這些服裝和用品,五六年中就幾乎不用再添置任何東西了。就是自己的媽媽來給打點行裝,恐怕也不會考慮得如此周到。服裝面料的質地,都是當時的上品;而絲綢,更是絕對的珍貴希罕之物。而所有這些,都是免費的,都是國家從遠不充裕的國庫中,花錢免費為大家置辦的。提起這沉甸甸的皮箱,我們能夠感受到祖國對我們寄託的沉甸甸的希望。”
“緩出國”
留蘇預備部的培訓時間是一年。每年的八月,蘇聯高等院校開學之前,都有一大批學生離開這裡,在喧天的鑼鼓聲中登上西去的國際列車。
然而,並不是所有進入留蘇預備班的學員,都能夠如願走出國門。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有一部分人員沒能如期出國。這種現象被稱為“緩出國”。
“緩出國”的現象,與留學生的專業分配機制有很大關係。
某些專業的學員數量在派出當年超過蘇方接收計劃人數,或相關專業蘇方在當年沒有接收計劃,相應的學生就不得不留在國內。在徵求本人意願後,有些學員經過調整專業,安排在第二年出國計劃中,另外的學員則自願放棄出國。
在“緩出國”的學生中,一些人是由於個人方面的原因。有些學生經過一年的培訓後在語言能力方面沒能達到派出要求。對於這部分學員,留蘇預備部提供了補習一年的機會;如經補習達到要求,可安排在第二年出國。如果經補習仍不合格,或本人自願放棄,則取消出國安排。還有個別學員,由於身體或心理原因,自願或經勸告中途放棄了學業。
政策調整或政治原因,有時也成為影響留學工作程序的因素。1957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