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必須立即無條件投降,否則就將
它徹底消滅。
8月6日,美國在廣島投下了原子彈。
面對多重打擊;日本終於頂不住了。
天皇裕仁一直默默地聽著眾人的辯論,這時他喃喃地說道:“這幾天一直盡聽有取勝的 自信的話,但計劃和實踐並不一致。
就目前的樣子,要對付盟國軍隊,看來沒有勝利的希望。”
他把手一揮,“此時只有作這樣的決定了。”
第一一七章。 大陸政策的破產
一。
日本最終決定無條件投降是經歷了一個讓那些日本極端軍國主義者們痛苦而又無奈的曲折過程。
中國人民長期堅決的抗戰,使日本在中國找不到出路,日本預定的大陸政策的關鍵因素“征服中國”不僅沒有實現,反而深陷中國全民抗戰的漩渦,因而註定了稱霸世界的大陸政策的破產。
越是到戰爭後期,日本越是存在日趨嚴重的軍事,經濟,政治危機。
加上世界反對日本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發展,日本已經走投無路,已經註定了必將失敗的命運。
在頑抗到底還是繳械投降的問題上,日本統治集團內部之政府,軍部,重臣之間矛盾日益尖銳,難以調和。
曾經企圖謀求有條件停戰,但日本法西斯的這種幻想無異於痴人說夢。
如日本一度試圖與中國謀求“和平談判”,但中方明確表示:在《開羅宣言》後便不存在日華的單獨和平,必須放在世界和平也就是與全體盟國的共同和平,使日本中日單獨議和的幻想完全破滅。
在蘇聯對日作戰前,日本又寄希望蘇聯以“中立國”的身份在日本和西方盟國之間進行調停,但蘇聯對之反應冷談。
這說明,日本的野蠻侵略行徑已為全世界人民所不齒,惟有接受無條件投降。
與此同時,日本狂熱的軍國主義者們不甘失敗,不自量力叫囂本土決戰,創造了“自殺性”襲擊方式的滅絕人性的“神風特攻隊”。
甚至不惜將全體日本人民拉著為之殉葬,但只是徒勞無功。
從1944年冬,中國戰區戰略反攻的時機已臻成熟。
國民政府在昆明成立中國陸軍總司令部,以參謀總長何應欽兼任總司令。
將西南地區的86個陸軍師及特種兵團編成4個方面軍、1個防守兵團和“陸總”直轄各部隊。
即:盧漢的第一方面軍,張發奎的第二方面軍,湯恩伯的第三方面軍,王耀武的第四方面軍,杜聿明的昆明防守兵團。
此外,自中國遠征各軍擊潰日軍,打通中印公路;接通中印輸油管道以來,盟國援華軍實源源入境,每月內運物資和軍火超過6萬噸。
其中以美式武器陸續裝備完成之阿爾發部隊已有20個陸軍師,分別編入了“陸總”所屬各兵團。
“陸總”的戰鬥序列編成後,積極策劃戰略反攻,配合國內各戰區的國軍及太平洋戰區的盟軍對日作戰。
盟軍的反攻節節勝利。
日軍已從主動變為極度被動的狀態,其海軍艦隊幾被全殲,航空兵亦已殘餘無幾。
盟軍已取得絕對的制空權及制海權。
二。
中國戰區正面戰場經過“陸總”所轄各方面軍的戰略反攻,迄至1945年8月上旬,已獲得較大之進展。
當面之敵我態勢,自1945年4月以來,敵人大批抽調了陸軍約7個師團的兵力向湖南湘西地區進犯,企圖奪取芷江空軍基地,以空軍繼續威脅陪都重慶,並破壞西南地區的反攻部署。
經月餘之戰鬥,第四方面軍王耀武所屬各部將士拼命反攻,於5月19日將進犯芷江之敵徹底擊潰,殲日軍2萬餘人,取得湘西大捷。
從春天到夏天,從湘西到芷江,鬼子的末日真的來到了。
芷江,一座小城,一間小屋,一面牌坊,卻濃縮了一部全民頑強抗日的不屈歷史。
日本向外國投降固然是頭一遭,對中國來說,在近代史中也沒有受降的先例可循。
唯一的參考是向美軍借來的德國向盟國投降的記錄片。
當時的重慶國際電影院特別為參與受降儀式的少數官員放映了這部記錄片。
從這部影片中可以看出,不管交戰國雙方仇恨有多深,但戰勝國對戰敗國投降代表個人人格仍然給予充分的尊重,但除此之外,似乎沒有什麼可以借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