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其職務直到 1944 年 10 月。
與他們的個人不和攪在一起的,是蔣介石與史迪威的目標根本不同。史
迪威只關心增進中國對抗日戰爭的軍事貢獻。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開始訓
練飛越駝峰到達印度的中國軍隊,並建議國民黨軍隊應從根本上加以改編。
他斷言根本的問題不是缺乏裝備,而是有用的裝備未被有效地使用。他爭辯
道,這支軍隊“總的說來處在令人絕望的狀態,營養不良,不發薪餉,未經
訓練,照管不周,而且貪汙腐敗”。②作為一種補救辦法,他建議把軍隊的規
模裁去一半,清洗不稱職的指揮官,並由美國來訓練和裝備首批 30 個師,最
後達到 100 個師的精銳部隊。他還建議,由美國訓練的中國師發動一場攻勢
來收復緬甸,因為只要日本控制那個國家,中國的外國補給物資就只有依賴
飛越駝峰流入的有限貨物。史迪威認為,只有靠開闢一條經緬甸的陸路,才
能輸入充足的物資來裝備中國軍隊,以大舉進攻在中國的日本人。
蔣介石把與日本打仗置於一個較低的優先地位。在他看來,在盟國參加
戰爭以後,最終戰勝日本是肯定無疑的。但是,他與共產黨人的角逐尚屬未
定之局。因此,他主要關心的是儲存和增強他和國民政府的權力。史迪威關
於改編軍隊和對日本人發動進攻的建議,對蔣是最討厭的事,因為這些建議
有打破他所造成的政治力量微妙平衡的危險。比如,他裝備最好的軍隊是忠
史》,第 157 頁;赫伯特?菲斯:《中國的糾葛:從珍珠港事變到馬歇爾使命的美國在中國的努力》,第
42、67、203 頁。關於租借法案,見楊格:《中國與援助者》,第 350、399、402 頁。
② 塔奇曼:《史迪威與美國在華經驗》,第 232 頁。
③ 羅曼努斯和森德蘭:《史迪威赴華使命》,第 74 頁。
① 史迪威:《史迪威檔案》,白修德編,第 115、124、213、320、321、322 頁。
② 羅曼努斯和森德蘭:《史迪威赴華使命》,第 282 頁。
誠於他的人所指揮的,縱令他們往往在軍事上是不夠格的。假若照史迪威極
力主張的那樣去辦,軍官們都得任人唯才,那末軍權將落到他的潛在政敵們
的手裡。舉一個恰當的例子,史迪威十分尊重白崇禧將軍,很想委派他擔任
國民黨軍隊中具有實權的職務。史迪威所忽視的,而在蔣的思想中最先悚然
出現的,是白崇禧是一個有著長期反叛中央政府歷史的前廣西省軍閥。同樣
在 1943 年,史迪威建議共產黨軍隊和國民黨軍隊在華北聯合發動一場對日本
人的戰役。然而要勸導共產黨人參加這樣一場進攻,勢必要把武器和其他物
資供應他們,蔣當然不能接受重新裝備或以其他方式加強他所憎惡的人的方
案。
史迪威名義上的部下陳納德將軍,與蔣介石的意趣比較投合。珍珠港事
件後,陳納德重被徵調進美國軍隊,而他的“飛虎隊”改編為中國航空特遣
隊(後來的第十四航空隊)。陳納德對空軍打擊力量保有近乎宗教般的信念。
他於 1942 年 10 月聲稱,他以 105 架戰鬥機、30 架中型的和 12 架重型的轟
炸機,就能“使日本垮臺……很可能在 6 個月之內,頂多在一年之內”。①
這個異想天開的計劃對蔣介石是有魅力的,因為它將使中國成為主戰場——
從而使國民政府有資格要求更大份額的物資援助——而無需大量耗費自己的
資源。那麼,史迪威所要求的軍隊改革和積極參加地面戰爭將是不必要的。
在華盛頓有馬歇爾將軍和陸軍部長亨利?L.史汀生作後盾的史迪威,強
烈反對陳納德計劃。他爭辯說,這個計劃的關鍵性缺點是一旦空襲有效,日
本人將攻擊和摧毀美國的空軍基地。鑑於中國軍隊當前處於無能狀態,那些
空軍基地十分脆弱。但羅斯福卻站在陳納德和蔣介石的一邊,於是陳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