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浙江衢縣)。元璋局面小,兵力也不強,處境呢,真是四面受敵。
幸虧這時元兵正用全力和小明王作戰。前一年十二月元將答失八都魯大敗劉福通於太康,進圍亳州,小明王奔安豐(今安徽壽縣)。察罕帖木兒和紅軍轉戰河南,一時顧不到南面,而且也看作是小股力量,等手空了再說。紅軍勢力暫時消沉,張士誠又猖獗起來了,徐壽輝在湘漢流域也大力活動。元兵兩面捱打,竟照顧不過來。龍鳳二年秋天,也就是朱元璋佔應天以後,紅軍休息過來了。兵力經過補充,整個戰略決定,分兵出擊:一路破武關(在今陝西商縣東),陷商州(今陝西商縣),進攻關中(今陝西省);一路侵佔了山東北部。第二年劉福通分兵三路,一路趨晉冀(今山西河北),一路攻關中,一路由山東北犯。第一路軍又分兩路,一出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一出沁州(今山西沁縣),過太行山,破遼、潞(今山西遼縣、長治縣),陷冀寧(今山西太原),攻保定(今河北保定),下完州(今河北完縣),掠大同、興和(今山西大同、內蒙古張北縣)塞外部落,攻下上都(今察哈爾多倫縣東南),轉掠遼陽(今遼寧遼陽),直到高麗。從西北折回到東北,兜了一個大圈子。第二路軍陷鳳翔(今陝西鳳翔),興元(今陝西南鄭),南進四川;別部又陷寧夏,掠靈武(今寧夏靈武)諸邊地。第三路軍盡佔山東西北部、河北南部,北取薊州(今河北薊縣),犯漷州(今北京通縣南四十五里),略柳林(今北京通縣南,故漷縣西),逼大都(今北京)。福通自己統軍佔山東西南角和河南北部,出沒河南北。龍鳳四年五月,攻下汴梁(今河南開封),建作都城,接小明王來定都。紅軍所到的地方,攻無不取,戰無不勝,元朝地方官吏嚇破了膽,一聽有紅軍來攻,忙回頭就跑。當時有童謠形容道:
三 大元帥、大丞相(3)
滿城都是火,府官四散躲。城裡無一人,紅軍府上坐。
五六年間,紅軍長驅深人,來回地繞彎子,元朝軍隊使盡方法抵抗和進攻,大敵當前,顧不到這個新起來的小頭目,便宜了朱元璋。在這期間,他逐漸鞏固地盤,擴充實力,逐漸消滅群雄,開闢疆土。而且。更有利的是地理位置,他和元朝大軍中間,恰好隔著三個政權,東邊是張士誠,北面是小明王,西邊是徐壽輝,這三個大衛星保護著,使他無從受到元軍的主力攻擊。等到小明王軍力已被元朝消滅的時候,兩敗俱傷,元朝的軍力也被久戰削弱了。朱元璋呢,相反的已經廣土眾民,成為最強大的有組織有訓練有經驗的實力,可以和元軍打硬仗,比一比高下了。
在這鬥形地帶所受到的軍事威脅,東邊鎮江如落在張士誠手裡,可以直搗應天,刨根挖窩;南邊寧國如給徐壽輝(真逸)佔了,背上插一把尖刀,也不得安穩。要確保應天,就非取得這兩個據點不可。元璋在應天才安頓停當,即派徐達統兵攻下鎮江,分兵佔領金壇、丹陽等縣,向東線伸出一個觸鬚。到六月又派鄧愈攻下廣德路,堵住後門。在出兵時,元璋自己留守老家,怕諸將還是過去那一套,殺人放火,姦淫搶劫,和人民作對,失盡了民心。和徐達說通了,故意找出徐達錯處,綁了請王命牌要殺,李善長和一群幕僚再三求情,說好說歹,才放了綁,當面分付,這次出兵,取下城子,不燒房子,不搶東西,不殺百姓,才准將功折罪,徐達叩謝了。破鎮江時,百姓安安靜靜,照常做事作買賣。別的城子聽說朱元璋的軍隊不殺人,軍紀比韃子好,放了心,不肯拚命抵抗。這名氣傳遍了,元璋軍事上的成功有了保障,地盤跟著一天天擴大,力量也跟著一天天膨脹了。接著分遣諸將攻克長興、常州,親自攻下寧國,又先後佔領江陰、常熟、池州、徽州、揚州。在龍鳳三年(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這一年中,把應天周圍的軍略據點全數取下,作為向外進攻的前哨基地。在戰略上,北起江陰,沿太湖南到長興,劃一條直線,構成防線,堵住張士誠西犯的門路;在寧國徽州屯聚大兵,安排進入浙東;西線和天完(徐壽輝國號)接境,以守為攻;北面是友軍,不必操心。看準了周圍情況,先伸出南面的鉗子,吞併和本部完全隔絕,孤立無援的浙東元軍。形勢已經和一年前大大不同了。
元璋明白讀書的好處,苦於自己讀書不多,許多事說不出道理,以此,很尊敬有學問的讀書人。也明白讀書人能講道理,替人出主意,很可怕;誰對他們客氣,給面子,養得好,吃得飽,就替誰出力作事。這種辦法叫作“養士”,養什麼似乎不大好聽,不過只要養之養之,被養的也就不大在乎了。養士是件好事,而且,你不養,跑到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