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十二章 窮兵黷武永樂帝(1)
仁宗不愧為仁君,他遠避奸邪,與楊溥、楊士奇、楊榮等時賢把國家治理得一時間天下承平。但是這太平盛世卻暗伏著巨大的政治危機:他弟弟高煦一心想做皇帝。為此高煦用離間計,讓仁宗對太子瞻基產生了疑心……
太子瞻基繼位後稱為宣宗,其時盛世空前,漢王高煦卻舉旗起事了……
叛亂平定後,高煦因為不肯安分地受囚禁,觸怒了宣宗,結果高煦被扣在一口銅鐘內,被烈火活活地烤成了一堆烏炭……
賢淑的胡皇后不如俊俏伶俐的孫貴妃得宣宗的寵,她自知命運堪憂……
孫貴妃用掉包計弄來個假太子,宣宗對此卻深信不疑,於是胡皇后的大難就到了,與之同步的是孫貴妃如願以償地成為了皇后。一天深夜,受了委屈的宮侍小娥不小心洩露了假太子的秘密,於是她慘遭殺身之禍。接著宣宗又無情而巧妙地計殺了美麗的孫皇后……
在給張太后過壽的時候,宣宗讓可憐而悲慘的胡皇后復了位……
蓮妃是宣宗的新寵,宣宗特為她在西苑大造蓮房,耗去了鉅額國帑。宣宗整天沉迷歌舞酒色,直諫的大臣遭受了沉重打擊。於是張太后怒封蓮房,美麗的蓮妃則在不久就被逼得鬱鬱而終……
杭州的一個風流少年,與一個小家碧玉,透過一雙合色鞋,夜會於樓臺。到出現了人命大案時,這雙合色小繡鞋成為唯一的線索,真兇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于謙的神機妙算雖然讓案情最後水落石出,但卻也導致了一場大悲劇的發生……
仁宗在位時最受寵幸的譚妃娘娘用計逼美麗驚人的韓妃玉翹出了宮,於是就發生了宮妃私通的大案,于謙再次費盡心機地讓千奇萬曲的案情真相大白,當然結果也仍然是又一場的紅顏大悲劇發生了……
■ 又是宿命
仁宗皇帝早在做太子的時候,太宗出征塞北就委他監國,前後計算起來足有二十多年,這漫長的實習期顯示出了他日後作為一個君主的充分才幹;並且他還得益於這漫長的實習期,讓他對於官民的營私舞弊,沒有一樣不知道的;最最重要的是仁宗自從當了皇帝后,整天工作熱情高漲,又加上張皇后也是一位賢后賢內助,而譚妃也很安分,所以他這樣說:“朕一進後宮,對著內侍宮人總是感覺索然無趣,倒是在朝理政置事,真乃津津有味,其樂無窮啊。”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整天工作熱情高漲在朝理政置事的仁宗又重用時人號稱“三楊”的楊溥、楊士奇、楊榮,楊士奇號西楊,楊溥號南楊,楊榮號東楊,並稱“三楊”。“三楊”也的確有治國的才幹,輔助仁宗修明庶政,與民休息,一時間天下儼然有承平景象。
仁宗又任金幼孜、黃淮、夏原吉等以要職,這幾人也是當時的人傑。這樣一來,時賢畢集,自然就奸邪遠避了。更兼太子瞻基天姿聰穎,為人仁智英毅,是仁宗治天下的好幫手。
太子朱瞻基不僅在仁宗的諸皇子中,無人可與他頡頏,就是在整個朱氏皇族中也是出類拔萃的。太宗在世之時,有一天批閱奏牘時,恰好十一二歲的瞻基侍立一邊,太宗出於喜愛,就遞了一個奏摺給他,讓他來批覆。瞻基所批的句語居然能洞中要害。只是有一樣疏忽,就是不曾把奏疏上的訛字圈出。太宗笑著說他道:“你批奏牘,怎麼不留心文字?”瞻基答道:“那是無心筆誤,只要大事不差,這些小錯誤,何必苛求呢?”太宗連連點頭道:“這才有仁君之度。”
太宗立儲君的時候,本欲冊立高煦,因為當年靖難兵事中,高煦曾得太宗的事成後立為太子的許諾。可是後來太宗發現高煦勇而無謀,況且廢長立次易激大變,而金幼孜、張輔、楊士奇等臣又極力反對,最重要的是,太宗看皇長孫朱瞻基將來必是個盛世天子,而瞻基是高熾的長子,於是太宗綜合考慮再三後,就決意立高熾為儲君。
可是高煦因為太宗當年的這個親口允諾,就拼命地衝鋒陷陣,汗馬功勞很是不小。現在他見一向因為食言而體肥身胖的太宗竟對自己的兒子也自食前言,只封給他一個漢王,心裡很是怨恨,但懼於太宗沒敢胡為。到了仁宗繼位後,又是內外大治,高煦雖滿心要反,倒也沒有機會可乘。但高煦卻自恃勇猛,常向部下說,能將十萬大兵橫行天下,無人敢抗。
。 想看書來
第十二章 窮兵黷武永樂帝(2)
仁宗也知高煦銜恨,終必作亂。但前車之鑑猶在眼前,其時血腥氣尚未消退,若是對高煦進行削藩,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