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韁,三匹馬很掃興地回了城。及至到了署中,那客人一見馬俊就大哭道:“糟了!糟了!我的小娟果然也被那個於強賊驅走了。”
馬俊聽說,也覺得於謙的手段太過了,就勸那客人道:“事已這樣,哭也無益,不如星夜趕往江南,或者還能夠和蘇小娟相見,見面再商量下一步的事吧。除了這個法子,沒有別的路可走了。”
那客人就止住了哭,當即就命人去僱了小舟,全力急速地往江南行進。但只說一句江南,可江南的地方多了,什麼淮揚、姑蘇,哪一處不是煙花所在?這可讓那個客人從何處尋覓呢?可憐他東奔西走鬧了三個多月,非但曾家畫舫找不到,連曾家同業的畫舫也沒有尋著半隻。
那客人就像神經了似的,竟來見揚州知府羅裕昆,命他就境內派役訪查。羅裕昆見他膽敢如此說話,如果不是個瘋子,誰能這麼瘋瘋癲癲的,於是就很不耐煩地命衙役趕他出去。那客人卻大聲說道:“我就是遜國的建文皇帝,曾家舫子裡的蘇小娟是我的眷屬,你們快給我找來!你們如果做不了主,那就向上報知有司。”羅裕昆聽了大驚,不敢怠慢,忙把他接待進了藩司堂上去,一面飛報入金陵。
其時守金陵的都御史龍英聞得這個訊息,忙令羅知府陪著這位自稱是建文皇帝的人同至金陵。那龍英是個新進的後輩,也不認得建文帝,但看他南面而坐,自稱原姓名,追述往事,完全像模像樣,於是忙飛章奏聞英宗皇帝。
■ 生死由來同一夢
一向深隱幽匿的建文帝何以敢自報家門,現於眾目睽睽之下呢?這不能不讓所有人費解。是時間、是歲月改變了這一切!是的,時間可以改變一切,它是最無情的,時間輕鬆地收錄著人類所有生命末路的濃重悲哀;它也是最有情的,時間能消解化沒一切的悲傷仇恨怨。
到了宣德二年,建文帝聽說追隨他出亡的前編修趙天泰死了,前刑部郎中梁田玉也死了,前鎮撫王資和前按察使王良都死了,是的,死了,都死了,建文帝不勝悲慟,卻僅僅只能是悲慟而已,陰陽異途,豈能奈何,這種無奈在隨他出亡的汪秋雲早些年死的時候,他就深有體會。
第九章 四面危機(32)
到了宣德三年正月,誰知又聽說了昔日徐王府賓輔史彬被仇家追訟其追隨先帝即建文帝出亡之事,史仲彬竟然因受此事的牽累而冤死,於是建文帝又慟哭不已,無可奈何地痛哭失聲。
到了當年的十月,建文帝潛游暗行於漢中,遇見曾追隨在他身邊的前兵部侍郎廖平之弟廖年,建文帝非常震驚地得知廖平已於宣德元年死於會稽山中,死前,對建文帝忠心耿耿的廖平曾寄書信給家中,讓將他妹妹配與已死的太子朱文奎為妻室,今已成親三年了。
遵三從四德的賢淑端莊的廖平小妹就這樣在父死從兄的情況下,成了一個從未見過丈夫面、更談不上心心相印肌膚相親情意綿綿的一段真正名存而實亡的婚姻裡的未亡人,她的丈夫早在七歲的時候就隨建文帝的皇后葬身於火海了。
建文帝被廖平已異化成痴心的忠心感動得又大聲痛哭不已。從此建文帝因為思念追隨他出亡的諸臣,十人中早死去了###個,竟然神情恍惚,中心無主,於是又蓄髮出遊。自此以後,東行西遊,了無定跡。直到宣德八年,朝廷因奸僧李皋造反而下了嚴令:“凡是關津地區,但遇削髮之人,即著押送原籍治罪。”
建文帝被這道嚴令逼得只好又歸還淥泉。到宣德十年,聽說何洲、蔡運、梁中節、郭節、王之臣、周恕都死了,建文帝心中驚惕不安,由悲傷而成驚惕,是的,年已半百的他當驚自己的來日已無多了。心中難安的建文帝於是對程濟說:“這麼多當年追隨我出亡天涯的忠義之士,如今皆東死西歸了,不知日後我將埋骨何處?”
已是華髮滿頭的智者程濟悽然道:“葉落還是歸根,唉!”
建文帝非常吃驚:“歸根,可歸嗎?”程濟成竹在胸,安然地安慰道:“事往矣,人老矣;朝代已換,恩怨自當全消;如今天下久定,有什麼不可歸的?”
建文帝於是從此就萌發了歸念。到正統五年庚申,建文帝年已六十四歲,自感來日無多,於是決意東歸。因此他先是選擇了大同這個大都會來出風頭,為的是引起官府的注意,卻不想一不小心又與那位出淤泥而不染的小娟姑娘有了一段情感故事,而且他還再次動了真情,在他的男女情愫已然淡化了的幾十年後。
不多幾天,十四歲的英宗皇帝就有旨讓建文帝乘驛道到京師。到了京師後,英宗皇帝有詔,讓他寓住在大興隆寺。眾人爭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