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部分透過哈爾濱取道海參崴,或經廣州取道香港再轉送莫斯科。有好幾份情報得到莫斯科總部的高度評價。在短短的三年中,佐爾格和他們的戰友們,在中國幅員遼闊的土地上編織了一張龐大的情報網,成員多達數百人,同時向蘇聯輸送了數十名革命青年學習情報技術。

1933年底,佐爾格和克勞恩經海參崴回到了莫斯科,圓滿地完成了在中國的情報使命。在中國的三年,對佐爾格本人來說是個經受鍛鍊的大好時機。離開上海時,佐爾格已是一位精通中國事務的專家、地地道道的中國通了。另外,他和克勞斯、安娜及尾崎秀實等人共同積累了豐富的鬥爭經驗。這些經驗對他們以後在日本的工作起了極大的作用。

理查德·佐爾格回到莫斯科後,接受了蘇軍總參情報局局長別爾津將軍的指示,於1933年9月抵達東京,組建代號“拉姆扎”的情報小組,開展對德、日法西斯的戰略偵察活動。僅在最後三年,佐爾格就向蘇共中央發出了65420組密碼,即32。71萬個字!這些情報包括:日本侵華的絕密計劃、諾門坎事件的軍事部署、希特勒進攻蘇聯的計劃、德意日三國軍事同盟談判內容及德軍在蘇聯邊境集結情況、日本的汽油貯備量、日本不向蘇聯西伯利亞進軍的情報……等等。日軍南京大屠殺的一幅幅駭人照片及數字,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佐爾格在中國現場拍攝和記錄下來,寄回當時的德國儲存下來的。

拉姆扎小組的成員來自九個國家:日本、蘇聯、德國、朝鮮、中國、美國、南斯拉夫和丹麥。報務員是德國人馬克斯·克勞森。

1941年10月18日,佐爾格在日本東京被捕。1944年11月17日遇難。佐爾格犧牲後,他的日本妻子安葬了他的遺骨,併為他豎了一塊灰色大理石墓碑,碑上刻著:“安息吧,英雄!為反對戰爭,為全世界的和平獻出了生命。”

第二章 怪西人和他的戰友們

第1節 在莫斯科總部

1932年12月,蘇聯,莫斯科近郊梅季希區。

共產國際國際聯絡處處長約瑟夫·阿羅諾維奇·皮亞特尼茨基正與國家政治保衛總局國外處處長米哈伊爾·特里利瑟爾交談。

皮亞特尼茨基認真地說道:“佐爾格在中國建立了卓有成效的情報網,他的業績很讓我們吃驚。”

特里利瑟爾點點頭:“是啊,理查德不愧是優秀的諜報專家。皮亞特尼茨基同志,他的繼任者到了沒有?”

皮亞特尼茨基說:“接替佐爾格工作的約瑟夫·華爾頓已經啟程了,估計下個月就會抵達中國。”

這時,共產國際柏林情報局中國情報員廖雯初推門走了進來。

廖雯初對二人說道:“領導同志,前往中國工作同志的名單已經擬好。”

特里利瑟爾點頭說道:“很好,為了支援中國紅軍與白匪作戰,我們要派大批懂軍事的同志到蘇區去。”

皮亞特尼茨基在一旁說道:“不要落下奧托·布勞恩,他一直希望到蘇區去。”

廖雯初開口道:“特里利瑟爾同志,恕我直言,我認為奧托·布勞恩並不是一個好的軍事指揮員,而且此人脾氣也不好,難以和同志相處。”

特里利瑟爾沉思了一會,問皮亞特尼茨基,“你看怎麼辦?”

皮亞特尼茨基想了想說:“那就讓奧托·布勞恩暫時留在機關,做為尤爾特的副手,先熟悉一下那裡的情況再說。”

第2節 千里大護送

1933年春,繼佐爾格離開中國不到一個月,莫斯科中央總部便派兩位同志來到上海。

一位是被稱作“老師”的蘇軍情報部特派員(此人也是佐爾格的引路人)。另一位是蘇軍遠東情報部門負責人約瑟夫·華爾頓上校,奉命接任共產國際遠東情報組織負責人。華爾頓儀表堂堂,很有些軍人氣派。

約瑟夫·華爾頓,也叫亞科夫·格里高利耶維奇·勃羅寧,原名裡赫堅施坦,曾化名博什博士、亞科夫·果列夫、華爾頓、勞倫斯等,猶太人,生於拉脫維亞里加附近一個猶太教牧師家庭,1918年克列緬楚格中學走讀生畢業,1920年加入俄共(布),1922年加入工農紅軍,在土耳其斯坦方面軍任部隊政工人員和報紙編輯,後任工農紅軍政治部新聞局局長,1928年10月至1930年10月在紅色教授學院黨史系學習,獲歷史學博士學位,除俄語、拉脫維亞語外,精通德語。畢業後被調入工農紅軍總參偵察局,此後多年在德國從事秘密工作。1933年6月在柏林和理查德·佐爾格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