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是止水,總會出現許多出乎意料之事。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風波驟起而泰然處之,就顯得很重要。轉危為安往往需要高超的心智,也需要好的心態。要永遠堅信這一點:一切都會變的,無論受多大創傷心情多麼沉重,一貧如洗也好,受人侮辱也好,都要堅持住。太陽落了還會升起,不幸的日子總會有盡頭,過去是這樣,將來也是這樣。當你為你的選擇適合於你並勇敢地接受生活中隨之而來的一切,你就獲得了一份屬於你自己的自尊自信。
第33節:素書(33)
先莫先於修德
德,是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一份至死不渝的信念,一種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氣概,舉手投足的瀟灑來源於日久天長的積澱,殺伐決斷的果敢來源於冷靜細緻的分析,良好的道德修養則來自於內心深處、理智約束下的鎮定和智慧。
人們常說,心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我們始終相信,有一種力量可以決定行程的長短,這種心靈的力量就來自道德修養的積累與昇華。以寫作為例,縱觀天下熱愛寫作的人成千上萬,真正名流千古的還是蘇東坡、歐陽修這樣的修養高深之士。孟子在《孟子?公孫丑上》中說:“我知言,我善養我浩然之氣。”孟子認為,必須首先具有內在的精神品格之美,養成“浩然之氣”,才能寫出美而正的言辭。這裡的“養氣”就是指培養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
荀子在《勸學》中寫道:“君子性非善也,善假於物也。”意思是真正有修養的人並不是事事精通,但卻可以藉助外界的力量實現自己的目標。所以,人的才能就像是一種武器,而人的德性就是把握這種武器的能力,因此,《素書》中提倡一個人的修養要從修德做起。
樂莫樂於好善
樂善好施,濟困扶危,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伸出援助之手,不僅能夠使別人擺脫困境,自己也能夠從中收穫心靈的滿足和快樂,這種快樂可以說是人世間最大的快樂。它不僅能愉悅一時的身心,而且還能長時間存留,從而淨化自己的靈魂。
現代人的生活充滿了競爭與壓力,人們熙熙攘攘,為了生活疲於奔波,甚至連尋找快樂都成為一種奢求,然而快樂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美國一家心理學雜誌曾發表過一個大型心理問卷的調查,結果發現經常幫助別人的人明顯比不樂於助人的人快樂。其原因在於,透過行善助人所得到的快樂,體現了自身對社會、對他人的貢獻,證明了自己在這個變幻莫測的世間仍然有存在的價值,並且,它為人們提供了一方心靈的淨土,在這裡,人們可以盡情地播種行為,收穫快樂。
第34節:素書(34)
神莫神於至誠
中國人常講,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以此來表述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像金石那樣堅硬的東西也能使之開裂,更何況人心呢?
人世間最大的智慧莫過於至誠。真誠的含義不單是誠實無欺而已,更重要的是寧靜坦蕩、虛靈不昧。與人相交,要心地坦誠,沒有欺瞞;對待工作,要盡心盡力,竭盡所能完成規定的任務;評判事物,要大公無私,從客觀的角度出發發表意見;幫助別人,要不計回報,真正想著對方的立場而不是藉此講求回報。至誠之心,其實就是一顆赤子之心,剝離了世間紛亂的利益追逐,放下了心中算計的蠅頭小利,以一顆坦蕩的心面對社會、面對世界,處於何時何地都會問心無愧,自然能沒有束縛、沒有羈絆,光明而磊落地去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挑戰。
李嘉誠是華人首富,關於他的成功之道,早已有洋洋大書記載。但其實,他的核心成功秘訣只有一個字:誠。正如他所說:“我絕不同意為了成功而不擇手段,如果這樣,即使僥倖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長久。”李嘉誠創業之初因為缺貨而無法兌現與外商的承諾,但他以誠相待,坦白的向外商講明自己的實況,贏得了外商的諒解與支援,擴大了產品的銷路。在之後的商業生涯中,李嘉誠也一次又一次以誠實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合作伙伴,正是因為李嘉誠一貫誠實、守信,口碑極好,才獲得了人們的認可與尊敬,成就了今天的一代首富。
明莫明於體物
將浮躁的心靈沉澱下來,以局外人的角度冷眼觀察現代社會的庸庸碌碌。因為跳到了局外,遠離了紛爭的漩渦,卸下了自身的重擔,對於世間萬物的體察就更加深入細緻,對於其中的道理也就有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這些認識與理解會轉化為一個人的思想深度與修養高度,因為萬事心中有數,要做到人情練達、世事洞明、明辨是非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