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亮,你又把我的剪刀放在哪裡去了?”母親又找不到自己的剪刀。“我沒有拿你的剪刀。”母親又在她常放剪刀的地方找了找,還是沒有找到。於是又問:“你沒有拿,怎麼我會找不到了呢?一定是你不知道放到什麼地方去了。”那次孩子確實沒有拿,為了澄清事實,孩子只得說:“我確實沒有拿,媽。”這時,有的比較冷靜的母親可能就不再追問下去,獨自尋找。但也有一些比較主觀,尤其是性情暴躁的母親,卻會不由分說,憑過去孩子拿過後沒有放回原處的經驗,一口咬定是孩子拿丟了,不敢認帳:“撒謊,一定是你拿了,忘記了,不知道放到什麼地方去了!”
孩子沒有拿,母親不信,反而說他是撒謊。孩子心裡當然會感到十分痛苦;而且還說他是撒謊,這實質上也是對他人格的一種侮辱。然而主觀武斷的母親卻觀察不到,也瞭解不到自己無意間對孩子心理上的損害,還以為自己是正確的。直到過了幾天,母親自己又無意間在另一個抽屜或什麼地方發現了剪刀,於是才恍然大悟,是前次自己放錯了地方,沒有放回原處。
類似的事情,在我們不少的家庭中都或多或少地發生過。而且常常被父母所忽視。這種無意間的傷害,常常給孩子心靈上造成創傷,而且也易造成父子母女間感情上的隔閡。
所以作父母的一定要學會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一個好的父母還應該培育孩子的自尊心和人格。試想一個沒有自尊心和沒有人格的人,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一旦一個孩子失去了自尊,也就會喪失了前進和奮發圖強的意志和勇氣。
第三章 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
●允許孩子有自己的主張
●對孩子要放手
●讓孩子從小學會自己管理自己
●做點家務事有好處
●怎樣對待有危險性的事物
●允許孩子有自己的主張
中國的父母多喜歡自己的孩子聽話,好像聽話就是一切,聽話就是好孩子。而且不但要求孩子聽話,還喜歡為孩子包辦一切。這就是為什麼今天有的孩子進中學了,父母還要為他們收拾書包,送他們上車。有的孩子考上了大學,父母還要一直千里迢迢地送到學校,為兒女鋪好被褥,才肯離去。
的確,一個溫馴聽話的人步入社會後,不容易與他人發生意見衝突,尤其是對上級百依百順,容易博得一些上司的歡心。尤其是女孩子,將來結婚後能聽從丈夫,可以當一個好妻子。但是,要求孩子聽話,實際上是使孩子喪失獨立性,而變成一個沒有責任感,不用頭腦而怯懦的人。當然,他也許在某種特定的社會里,可以做一個很好的工具。但是,當社會從封閉走向開放時,一個溫馴的工具是會被社會所淘汰的。
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從小我們就應該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在孩子表示自己的意見時,絕對不要用“你要聽媽媽的話,好孩子!”來壓他。要允許孩子有自己的主張和看法,不要把自己的意志時刻強加於孩子,彷彿只有自己才是正確的。即使父母發現或認為孩子所說的話不對,也應該允許,因為孩子的想法和主張不正確也是常有的。父母可以解釋、糾正,而且應該解釋和糾正。因為這正是教育和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好機會,只是語氣應該親切:“你會有這種想法嗎?”同時還可以加上一句:“但是媽媽不認為如此,”或“你的意見是錯誤的。”這樣就可以糾正孩子的錯誤主張,培養出孩子正確的觀念,獨立的思考能力和靈活的頭腦。
有一個心理學家作過一個分析和研究。他認為當被問及“你要喝什麼?”時,回答“我想喝咖啡,不想喝紅茶”比回答“什麼都可以”的人,將來在社會上更有作為。因為他遇事都能有自己的主張,而且敢於表達出自己的主張。
既然鼓勵和允許孩子表明自己的主張,因為孩子終究是孩子。孩子無理的要求,常見的如看見別的同學暑假到外地去遊覽,因而也要求:“媽,我也要到臺中遊覽。”或者看見別的同學有了什麼新的東西,因而也吵著向父母要。這種要求沒什麼不正確。但是考慮到一個家庭的經濟條件和大人的收入,即又可能是非份的。這時父母本可以向孩子講清楚家庭的困難,無法滿足。但是,有的父母認為一時間和孩子講不清,或者由於某種原因而不願多講,常採用一種搪塞的態度:“以後再說!”或“以後再給你買!”
寫“日本第一”的著名作家D佛格爾分析日本父母教育孩子的原則之一是“親子之間要形成絕對的信任關係。”因此,為了維持這種彼此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