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講禮貌是應該的,教孩子對左鄰右舍打招呼也就教育了孩子待人。待客之道;但是要記住一點:就是不能用強迫的手段。尤其是當著客人的面,更不要強迫。因為孩子也有他自己的自尊心。
個性內向的孩子不但見了人不喜歡喊人,而且上課時就算了解老師所問的問題,也不敢舉手作答。他們雖有實力,但成績並不斐然。做起事來也慢慢吞吞,令父母感到焦急、不快。這時,有些父母為了想改變他們的個性,就好罵或嘮叨:“你太不活潑了!”或:“你應該動作快點,上課要積極發言!”父母原以為這樣催促,孩子會活潑起來。其實不然。對於那些內向。消極的孩子,大人越罵,他們會變得越畏縮、消極。尤其是父母以命令的口氣強迫孩子,更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要想改變他們的內向,父母首先應該設法消除孩子內心不必要的壓力,鼓勵他們和性格相同的同伴玩。這樣性向彼此相近的孩子,玩在一起,彼此聊。說心裡話,內心逐漸產生對自己的信心。消極的孩子也就能逐漸變得積極了。
這裡有一點要特別提醒的,是千萬不要把自己內向的孩子放到外向活躍的孩子裡面去。有的父母可能是想透過與外向的孩子多接觸,讓自己內向的孩子跟著活躍起來。如果是這樣想,那就錯了。那樣作只會把事情弄得更糟。因為勉強地把內向的孩子和活潑的孩子拉在一起,他們內心會感受到更大的壓力;自然而然形成一道防禦的“心情”;自卑感更加加深。
●學會尊重孩子的興趣與喜愛
人各有各自的興趣與喜愛,不能勉強,也不應勉強。千百年來這方面,我國有許多古訓。通俗的如人們常說的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就是說有的人喜歡吃蘿蔔,有的人喜歡吃白菜,彼此不要勉強。文雅一點的古訓有:“人各有志。”
對於大人,這一點大家都認識得比較明確。但是對於孩子,有的人,也就是說有的父母在這一點上認識容易模糊了。他們多不願承認孩子,尤其是自己的孩子也有自己獨特的興趣與愛好。我們所講到過的強迫坐不住的孩子彈琴,以致孩子只得砸斷自己的手指來作為反抗。不顧孩子的抗議,父母像催命一樣催促著孩子寫字畫畫。
這是學習上的不同興趣與愛好。一個人的不同興趣愛好還可以表現生活上的諸多方面。在休息方面,有的人喜歡哼幾句戲曲和小調;有的喜歡下棋或玩牌等等。這些都是客觀上存在的。你承認也好,不願承認也好。在今天我們改革開放的多彩多姿的生活裡,人的個性和興趣得到較充分的發展,在服飾等各方面,都有了較大的自由,更是五彩繽紛。這些事情我們有些父母也逐漸開始認識,但是在對待子女上,他們則常常喜歡用一個陳腐的尺度。那就是這只是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能有或不應有。
隨著孩子進入中學,孩子逐漸懂得愛美和講漂亮,孩子們在生活上的喜愛逐漸表露了出來。在穿衣服的樣式,衣服的顏色上逐漸開始表現出了自己的喜愛。甚至與父母爭論。
當今錄音帶流行,孩子放學回來常偷偷地在自己的房間裡放他們在同學中借來的錄音帶。那些流行歌曲,他們可能聽得入迷,認為夠味,夠刺激。而父母聽了,則只覺得刺耳。於是會出來干預:“哪兒弄來的這些難聽的錄音帶?這哪是什麼唱歌……”如果是小學生,聽到父母這樣的指責,有的可能不敢反駁,但有的可能就會與父母爭吵。而有些軟弱的,聽到父母對自己的喜愛的東西評價得這麼低,甚至會感到洩氣或絕望。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還剛學會自己判斷,一旦自己的愛好被父母否定了,就會失去信心。
因而,在遇到這種問題時,作父母的首先就是要承認每個人可以有個人的喜愛和興趣;其次就是尊重個人的喜愛和興趣。髮型、服裝只要不是極為怪異,音樂不是下流低階,就應該允許孩子自己選擇,當然在承認與尊重的前提下,父母還是可以進行適當的引導,培養孩子高尚的趣味和情操。
●關心孩子點滴的進步
我認識一位老人,在戰爭年代,他曾是一個帶兵能手,出色的指揮官。在談到那些艱苦的歲月時,他常常感嘆他說:
“人可以創造奇蹟,而鼓勵可以創造出人的奇蹟。”許多戰士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之所以能克服非人所能克服的困難,戰勝無數艱難險阻,靠的就是上級對他完成任務的信心和鼓勵。
事實也是這樣,一個人只要被稱讚,心裡一高興,幹勁一來,就可以發揮出超乎平常的能力。反過來說,一個人的努力和成績不能得到應有的讚賞,也就是說當“報酬”不存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