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陽明熱盛證
症狀:壯熱汗出,項背強急,手足攣急,甚則角弓反張,腹滿便結,胸悶,煩躁,口渴喜冷飲,舌質紅,舌苔黃燥,脈弦數。
證機概要:陽明胃熱亢盛,腑氣不通,熱盛傷津,筋脈失養。
治法:清洩胃熱,增液止痙。
代表方:白虎湯合增液承氣湯加減。前方以清洩陽明實熱為主,適用於陽明熱盛之證;後方重在滋陰增液,洩熱通便,適用於熱結陰虧之證。
常用藥:生石膏、知母、玄參、生地、麥冬清熱養陰生津,濡潤筋脈;大黃、芒硝盪滌胃腑積熱,軟堅潤燥;粳米、甘草和胃養陰。
熱邪傷津而無腑實證者,可用白虎加人參湯,清熱救津。抽搐甚者,加天麻、地龍、全蠍、菊花、鉤藤等息風止痙之品;熱甚煩躁者,加淡竹葉、梔子、黃芩清心瀉火除煩;熱甚動血,斑疹顯現,舌質紅絳,加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
5。陰血虧虛證
症狀:項背強急,四肢麻木,抽搦或筋惕肉瞤,直視口噤,頭目昏眩,自汗,神疲氣短,或低熱,舌質淡或舌紅無苔,脈細數。
證機概要:失血或傷津,陰血虧耗,筋脈失養。
治法:滋陰養血,息風止痙。
代表方:四物湯合大定風珠加減。前方以補血調血為主,用治血虛血滯,筋脈失養證;後方重在滋液育陰,柔肝息風,適用於熱灼真陰,陰血虧虛,虛風內動證。
常用藥:生地、熟地、自芍、麥門冬、阿膠、五味子、當歸、麻子仁補血滋陰,柔肝榮筋;生龜板、生鱉甲、生牡蠣息風止痙;雞子黃養陰寧心。
陰虛內熱,心煩者,加白薇、青蒿、黃連、淡竹葉;抽動不安,失眠多夢者,加梔子、夜交藤、炒棗仁、生龍骨、生牡蠣;陰虛多汗,時時欲脫者,加人參、沙參、麥冬、五味子;氣虛自汗,衛外不固,加黃芪、浮小麥;久病,陰血不足,氣虛血滯,瘀血阻絡,加黃芪、丹參、川芎、赤芍、雞血藤,或用補陽還五湯加減;虛風內動,肢體拘急攣縮,重用生龜板、生鱉甲、白芍等養陰潤筋之品,加全蠍、天麻、鉤藤。
【預後轉歸】
痙病大多起病急,變化快,多數病人預後較差。若正氣旺盛,驅邪迅速,病情得以控制,則預後較好。如見口張目瞪,昏昧無知,為肝脾精竭;若見戴眼反折,遺尿,為腎精耗損,陰損及陽;若見手足瘛疲,汗出如油如珠,為熱毒內耗心營,心液外脫;若見角弓反張,離席一拳,為肝之精血虧耗,筋脈失養,均屬預後不良的徵象。若熱毒內陷,則痙厥並見,病情兇險,危及生命。
【預防調護】
積極鍛鍊身體,增強體質,防止外邪侵襲和外傷感染。勞逸結合,精神放鬆,起居有節,減少痙證誘發因素。
痙證病人多屬急重症,病床要平整鬆軟,並設床欄,應有專人護理。急性發作時注意保護舌體和清除假牙及呼吸道異物,以防堵塞氣道。對頻繁肢體抽動者,要避免強行按壓和捆綁,防止骨折。因高熱而痙,要及時降溫,減少痙證發作。
【臨證備要】
1。詳辨外感與內傷、虛證與實證。外感發痙多屬實證,內傷發痙多為虛證,另外可從其發作的程度、頻度、幅度辨別虛實。在治療上,外感者,宜祛風、散寒、除溼;若邪熱入裡,消灼津液,當洩熱存陰。內傷者,多屬陰傷血少,治療以滋陰養血為大法。此外,肝主筋,主風主動,故痙證治療,在辨證用藥的基礎上,常酌加天麻、鉤藤、石決明、代赭石、蜈蚣、全蠍等平肝息風止痙之品。
2。結合辨病治療。痙證常是臨床危急重症,大多發病較急,變化迅速,預後較差。因此,除對症處理外,關鍵在於儘快明確診斷,尋找病因,治療原發病。例如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各種急性熱病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均可出現項背強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等痙證的表現,此時應充分發揮中西醫各自的優勢,積極治療其原發病,防止病情惡化。
3。痙證發病常有先兆,應積極採取措施預防。一旦發生痙證,則應積極救治,以挽救病人的生命。病情較輕者,可根據辨證給以相應的方藥口服,如病情較重、較急者,則應立即選用紫雪丹、羚羊角粉,並採取相應的急救措施,以免貽誤病情。
【醫案舉隅】
陳幼。
兩目上竄,時劇時輕,今晚角弓反張,臍腹疼脹,舌強不利吮乳,舌尖邊淡紅,中後薄膩,脈濡弱,哭聲不揚。氣陰暗傷,虛風內動,痰熱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