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輪箭雨後,秦軍就已死傷過千。
魯正受傷不輕,但因為有鎧甲保護,且沒有傷在要害,因而還能安然坐在馬上。只是因為疼痛,整個人基本處在暴怒的狀態。身旁環繞的親兵不斷有人中箭倒地,但立刻有人上前補上空檔。魯正見狀,不顧身上扎滿的箭矢,拔劍就要衝向山上,卻被一旁的親兵阻攔道:“將軍,趙軍躲在此處,正是要伏擊我軍主帥。幸得大良造沒有中計,大軍得以保留。此處地勢與我軍不利,且我部人少,現下不宜與之交戰,不妨先衝回去將此處情況稟報大良造,待他做了決斷再說。”
這親兵說得十分有道理,但魯正已是怒道極點,不願聽他的話,還要往前衝。身旁中箭計程車兵慘叫聲不絕,親兵們拉著魯正苦勸不止:“將軍是主帥心腹大將,卻不顧惜性命執意要以身犯險,若主帥看見將軍遇險,豈能坐視?屆時若發兵來救,豈不是將軍置主帥於險地?倘若將軍不幸罹難,趙軍氣焰豈不更加囂張?”
魯正雖怒,但自然不願意主帥為了自己而被拖至險境,想了會兒只得甩手作罷,他高呼道:“全軍撤退!”
趙相如一直盯著山下的形勢,在看到敵軍主將中箭時她是高興的,但沒過多久,她便覺得有些不對勁。秦軍有十五萬人,一支浩浩蕩蕩的大軍要開進這條狹窄的小路必然會被拉得無限長,而主將一般會選擇在隊伍中間的位置,這樣方便命令的傳達,而中軍也是主力所在。
可眼前這支隊伍,進來的時候帥旗在前。從來也沒有過帥旗開道的情況,什麼樣的主將會選擇走在隊伍的最前列?這本身不合常理。再者,這當中著將軍鎧者,中箭後只有幾名衣著普通的甲士上前護衛,並不見有副將,但通常主將身邊都有一至兩個副將聽從調遣,尤其是這樣龐大的一支軍隊。
之前龐援射出的那隻響箭,並非一般的箭矢,箭頭上面不僅有倒刺、血槽,更淬了毒液,一旦中箭,必死無疑。她早就聽聞王翦盛名,說他自幼學習兵法,箭無虛發,文武雙全,其軍事才幹不遜於白起。雖然親眼看見那名將領中箭,但她始終有些懷疑,這中箭之人真是王翦?難道一代名將就這麼死了,會不會太簡單了?而且這隊伍雖然長,但卻也能隱隱看到尾,絕不是一支十五萬人的部隊。
戰爭就是這樣反覆猜疑的過程。但眼下不管心中有多懷疑,攻擊已經發起,“收網”勢在必行。
趙相如下令加緊攻勢,山頭上更是萬箭齊發。魯正又中了兩箭,而身邊的親兵已經所剩無幾。
秦軍紛紛撥轉馬頭,這個動作雖然緩慢,但總算隊伍開始向來路撤離。龐援察覺了秦軍的意圖,指揮了一路弓箭手向秦軍的退路發起攻擊。伴隨著慘叫聲和戰馬的嘶鳴聲,秦軍又丟下了數百具屍體,只餘下數十騎簇擁著滿身是傷的魯正逃出包圍。
“究竟是怎麼回事?”王翦看見扎得像刺蝟一樣逃出來的魯正,又是心痛又是慶幸。
魯正一路狼狽逃竄,正是灰頭土臉,唇色因為失血而發白:“我軍中了敵人埋伏,前面那座山上埋伏的全部是趙軍的弓兵,他們放過了梁廣,只待我軍主力前去。末將因為站在將軍的帥旗下,所以中箭最多,可見趙人狼子野心。”王翦聽完面色凝重,看到帥旗才伏擊,顯然趙軍的攻擊是針對他而來的。他猜想,趙軍人數少於秦軍,且連日作戰,必然覺得一時難以正面對敵,才會想到以假敗引誘秦軍進入他們的包圍圈,透過弒殺主將,來達到勝利的目的。王翦想了會兒才對魯正道:“你先下去休息,讓巫醫看看你的傷勢。”
魯正抱拳正要應諾,突然眼前一黑,昏倒在地。王翦大驚,立即下馬去扶,只見魯正嘴唇青紫,掀開衣甲,從射入他身上的箭矢下流出的竟是暗紅色的血,明顯是中了毒的症狀。
“快,快抬下去,著巫醫速速來看!”王翦知道八成是箭中有毒,魯正疏忽大意,才致現在毒發。親兵們趕緊上來,因為箭中都有倒刺,不敢隨意亂拔,只得斬斷箭身,小心翼翼地將魯正抬了下去。
169頻陽之戰(四)
秦軍這邊剛剛安定下來;王翦拿著地圖指問道:“此山何名?”
中軍的另一員副將孟遠答道:“稟將軍,此山名為魚山。末將曾問過周邊百姓;因著附近不少人以在洛水打漁為生,故而得名。”
王翦“唔”了一聲,又繼續看圖。孟遠進言道:“將軍;趙軍弓兵埋伏在魚山中;我軍若是強攻恐怕不行;不若繞到後山奇襲之。”
“趙軍居高臨下,俯視四面;我軍只能仰攻;事倍功半,此乃兵家大忌。”王翦搖頭,頗不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