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一條大江阻隔南北,將新港分作南北設定,將讓兩岸百姓都能收益,而非只一側得益而窮其另一側;再則,大江之上的商船可分為兩岸駐泊,以分攤船港物資運輸和裝卸上的壓力。總之,城區分作南北利遠大於弊。”閻立德從容的解說著,席間有人點頭,也有人搖頭。
“陛下,這樣建城可就苦了我官府人員了。中間隔著大江,若去另一側公幹還需渡船過江,實屬不便啊!”盧照鄰又說道,他這一說法得到了揚州和即將赴任的上海港新城官吏們的認可。
“呵呵!盧相擔憂並不為過,朕也想到過這點,而新城建好之後又不能分設南北兩套衙門官府。但朕覺得城分南北以江為隔還是頗多好處的。南北往來不便亦是事實,但解決起來並不難,無非就是多設些渡船罷了。今後還可將鐵纜橫過大江,讓渡船南北穿梭變的方便。百姓都能南北互動往來,新城官員又有何不能的呢?”楊二說道。
“盧相,陛下所言極是。我新城北區可帶動江北一帶發展,而江南新城則可影響我整個江南。隔江分城乃是兩全之策,有何不好?”長孫無忌此時也插言道,雖然受到了盧照鄰一個大大的白眼。
“陛下,臣明白了。這一座待建新港其實也可看作是江南江北兩座城池,這在我朝乃至歷代皇朝都未曾見過。陛下實為開天闢地第一人也!”
“呵呵!盧相差異,同樣是長江,上游的襄陽和樊城在漢末其實也是一座城池,只不過江北成為樊城,江南部分視為襄陽,二者統稱襄樊城。城分南北實則早有先例的。只是,朕的上海港只有一個,分別為上海北區和南區,絕不獨立為城。大江之上如要暢通還可鋪設浮橋,如此便可將大江南北連線起來,浮橋當以可並行八馬為限,不能過窄了。”
“是,陛下,臣記下了,營建八馬並行浮橋一座。”鄭旭忙拱手應道。
朝廷興建上海新港的詔書很快便經內務部向全國下發了。
詔書一經公佈便在民間引發一場軒然大波,反對大興土木一說盛行。
但反對者對於已經頒佈施行的事情也無可奈何。
而在對於同期頒佈的新城建設即將發行上海港城建債券一事上,諸多商人均認為是一個投資發財的最佳時機。
這些商人的看法出奇的一致,認為既然是朝廷的重點建設專案便絕對不是一個賠錢的專案,有種穩賺不虧的普遍看法。心急的富商們也紛紛暗中開始運作佈局起來。
一時間,到江南置產置業成了一股風潮,帶動了大量資金和人才流入江南,直接助推了江南各處城鎮的商貿發展和北方人口向南方的流入。
在駛往長江出海口的南巡龍船上,此時楊二正看著內務部和商務部呈報的奏呈,這兩部委上奏的均是和新建上海港有關的推進事項,只看的楊二臉上滿是歡喜之狀。
“呵呵!沒想到遠離京城的一座新城建設盡然引得滿朝如此反響,好!好啊!這是朕的心思被天下黎庶看破並接受的節奏。朕就是要以營建上海港一事讓天下人知道朕決心振興江南的抱負。讓天下的商人們都知道今後江南才是他們賺大錢的地方。內務、商務兩部為配合朕的想法推出的政策是必要的。內外部推出到江南買地置業的土地售賣扶持政策很好,就是要鼓勵北方特別是晉商南下江南置業置產。商務部推行的稅收減免政策也非常適宜。朕以為有這土地、稅收兩項鼓勵南下置產置業政策足以吸引大量商人去往南方,甚至一些先富裕起來的北方百姓也極可能南下創業。很快江南甚至嶺南便會成為大隋富裕階層競相前往淘金的熱土。”
“是啊!原本南方條件便比北方更好,只是這些富人們還沒有感受到,待其有了切身感受,說不定會舉家南遷的。光說這氣候便好過北方。”長孫無忌說道。
“嗯!朕還身為晉王時便有意遷都洛陽的,但天師袁天罡以守護龍脈是社稷安穩理說,極力反對朕的遷都想法,朕便將遷都心思打消了。不過,今後江南成為我朝富裕之地後,朕還會像這次一樣時常來走動走動,特別是等上海港建城之後。”
“陛下,前方就是出海口了,到了海上南下不遠便是餘杭灣,今日便可到餘杭城逗留。”梁師泰走進艙室來報道。
“好!順便也可檢閱下我餘杭水師。”
“陛下,上海港新城建設諸事繁瑣,不知陛下這一離開,新港建設還能順利否?”盧照鄰有些擔心的說著。
“呵呵!有鄭旭在,有閻家兄弟在,朕很放心。相信兩年內一座新城將會矗立在大江兩岸。”楊二搖著摺扇笑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