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朕看可以。不過同為商人卻有內外之分;同為商貿也有經營產品種類不同。朕覺得對東瀛倭國等異國客商稅率可高些,對熱銷貨物的買賣可適當多收一些。還有內貿少收,海貿多收。以上三條可作為制定城建稅率的原則。”
“是,臣多謝陛下指點。如此臣心中便有數了,當可放開手腳發行城建新債了。”盧照鄰撫須微笑說道。
“對了盧相,朕這裡有江南幾位青年才俊,汝可放手使用,讓他們參與到發行事務中去。發行債券關乎民生,切不可鬧出亂子而一發不可收拾。”
“是,陛下,臣正想向陛下要人呢!”
接下來的近一個時辰,楊二向眾人詳細闡述了新城選址和自己欲透過建城帶動江南、嶺南的諸多想法,諸多奇思妙想之下,讓與會眾人聽的是如醉如痴般讚不絕口。
“真是沒想到一座新城的開建會帶來如此多的妙處!臣可以預見,此舉將會帶動江南諸多城池的經貿,更會帶動江南各地和各族人員的往來交流。說是建城其實是一舉數得。”
長孫無忌興奮的最後叫出了聲,彷彿在其眼前已經出現了一派商貿發達,民族融合的景象了。
“陛下盡然只面向江南嶺南各地招募民壯建城,還鼓勵山越百姓投身到建設中來,建城同時還將民族融合大業化入其中,此真乃高屋建瓴之舉啊!讓士謙大開眼界。”一向沉默寡言的江南名士李士謙也禁不住叫起好來。
張鎮周,朱寬和陳崚等學子聽了也激動不已,恨不得立刻投入到建城事務中去。
“陛下,臣明日便將建城事項公佈與眾,行文下發揚州所屬各地,讓我江南百姓人盡皆知建城事項,體會其中好處並積極投身其中。”鄭旭拱手道。
“陛下,臣的城建債券發行事宜也就在這兩日之內面向江南各地公示並預售。”盧照鄰也趕忙說道。
“好!不過,都不必如此匆忙,以半月為限,半月後與建城相關事項面向百姓正式公告。只是盧相,汝這城建債券一事尚需用點小技巧才行。”
“啊?臣愚鈍還望陛下指點。”盧照鄰忙拱手請教道。
“表面這城建債券面向江南發行,但也不要排斥我大隋其他地域的富人。只需強調購買者必須要提交其在江南置產置業的證明即可,這樣我大隋北方的富豪們便會到江南各地投資,這勢必會帶動江南各地的發展。這才是朕最想看到的。”
“呵呵!好一盤大棋,臣受教多矣!”
盧照鄰再次深躬一揖,對這位年輕的皇上佩服的五體投地,自己提出的發行城建債券一事,盡然能讓陛下巧妙的運用到為江南發展招商引資上面去。這是他完全想象不到的一個層面。
“穆老,你看還需補充嗎?”見一旁靜聽的穆先生一直保持著微笑的模樣,楊二便扭頭問道。
“呵呵!原本勞民傷財的一件基建工程,恁是被你變出花來了。不光國家財政沒什麼投入負擔,還讓一座新城成了帶動經濟、人文、民族融合等諸多好事的引擎。穆某在想要不要多建幾座上海港這樣的城市了。”穆先生笑著調侃道,有些建城的好處對他而言也是頭次聽到,但覺的非常合理。
“呵呵!那就到嶺南那邊,在廣州城的建設上再來一次模仿秀。”
“嗯!我看可以。”
“呵呵呵呵~”
二人相視大笑。如同兩個奸商突然間發現了一個極為賺錢的點子般。
在楊二和穆先生看到一張詳細的上海港新城規劃圖時,揚州已經進入了初夏時節了。若不是楊二和穆先生的介入,這張頗具現代感的城建規劃圖紙是根本無從談起的。
閻立德、閻立本兩兄弟也在繪製這張城建詳圖過程中學到了自己從未觸及的構圖知識,當然這歸功於時常與各種圖紙打交道的穆先生。
這天是城建圖完成的一天,楊二正召集揚州府官員和上海新城籌建組人員對這張新出的城建圖進行最後論證。
“陛下,微臣有些不解,為何要將好好的一座城池分作江北和江南兩處呢?中間隔著大江往來十分不便啊!”盧照鄰首先對圖紙上的南北城區劃分表示異議和不解。
“哦!讓學生來替陛下回答盧相之疑問吧?”閻立德拱手對楊二道。
“嗯!立德你來給大家講講南北分割槽的好處。”楊二點頭同意道。
“盧相,原本學生與盧相的想法一致,都是將城池建在北岸一側。但經陛下和穆先生提醒後,才又重新規劃城區分佈,將上海新港分作了南北兩個部分。原因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