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不饒!”
“末將領命,稍候即刻出兵渤海郡。”伍天錫大聲應道。
“魏城、黎陽兩城本官將單獨去書,令其準備出兵事宜。諸公可還有話說?”
“大人,如今黃河水勢浩蕩,我南下晉軍盡出,加上魏城、黎陽等處人馬不少於35萬,如何渡河?當先解決渡船事宜啊!”凌敬出班薦道。
“呵呵!此番用兵主公早已想到渡河一事,無需你我擔心,我南下數十萬晉軍到了黎陽城後自有千艘大船渡我軍過河。”
宇文化及此言一出,引得眾文武大驚。都不知宇文化及口中所說的大船從何而來。
府議結束,領受任務的將領都去各自軍中準備了。
所有人中伍天錫責任最重,壓力也最大。他還是魏城守將時便常與臨近的渤海李子通打交道,深知李子通戰法。此人善用游擊戰,魏城及河間府晉軍屢次進剿都被李子通躲過。屢次出兵然屢次無功。這次宇文化及給了伍天錫5天時限必須剿滅李子通,伍天錫頓感身上壓力過大。
回到自己帥府後立刻將身邊親近之人叫到一處,思慮如何進兵之法。
“將軍,若要5日剿滅李子通也非難事,只需將軍啟用一人為將,屬下擔保此將必能5日能奉上李子通首級。”一親信副將諫言道。
“哦?啟用何人為將?快講。”伍天錫睜圓了眼睛焦急的問道。
“將軍,就是那魏城現任守將蘇烈,蘇定方將軍。將軍可令其率魏城守軍5千立刻從渤海之南向北攻擊,將軍引大軍由北向南攻擊,兩方夾攻,以蘇烈將軍為主,定能一舉剿殺李子通。”
“好!本將令你立刻前往魏城,通知蘇烈出兵渤海郡,與某南北合圍夾擊李子通。”
“是,將軍,末將這就去往魏城。”
“傳某命令,立刻整軍明日一早發兵渤海。”
一場空前大戰,不光王世充等中原諸反王在準備,整個黃河以北的晉軍勢力也在數個方向完成了出兵準備。只見黃河以北廣闊大地上,河東潞州、太行郡和冀州數十萬身穿墨綠色戰鬥服的晉軍將士分作無數股,向著南方運動著。初算晉軍兵力超過80萬,這在大隋眾藩王中無人能超越。
晉陽。
中原諸王反叛會盟出兵的訊息早就被晉陽細作報到了李淵耳中。隨之,晉王一方的積極響應動兵訊息也陸續傳了過來。此時李淵看著手中數份密報,激動的手腳顫抖,嘴角抽搐。
“快,快傳眾文武進府議事,快去!”
很快得到訊息的一眾文武官員紛紛來到王府大殿聚齊,不少人都在暗自商議探聽著,唐公急切間招大家進府所為何事,就連首席大臣裴寂也是一臉漠然。
“稟王爺,文武大臣皆以到齊,可以開始了。”一個近侍官小聲對李淵說道。
“嗯!”李淵一揮手,稟退近侍。
抬眼看向階下眾文武,隨即開口說道:“今日急招各位大人將軍到府,實因事出有因。”
見座上的唐公李淵開口說話了,階下眾文武便都不在私議,靜聽下文。
“本公得到中原訊息說那洛陽王王世充匯同唐壁、沈法興等十餘位大小藩鎮會盟與洛陽欲起兵反隋,極力阻止晉王在其屬地開掘新渠。數日內,諸王便要聚兵攻打潼關了。又有探報說晉王楊廣那廝也正在調兵遣將,欲以一己之力抵抗諸反王之兵。可說是中原大亂,天下大亂矣!本公召集諸公到此正為商議此事。”
“唐公,這乃是天賜良機呀!我晉陽正可與中原諸王南北呼應起事。”大學士溫大雅率先提議道。
“嗯!玄真先生以為如何?”李淵問向內史令裴寂。
“唐公,若我晉陽也出兵南下擊河東,若是突厥也趁機南下侵我晉陽,又當如何應對?卑職以為此事當慎重。”裴寂並無李淵、溫大雅等人那般樂觀,相反作為漢臣眼見中原大亂又起,首先想到的便是北方異族可能的異動。
“唐公,裴尚書說的有理啊!歷次中原大亂都被北方韃虜利用,這次也是必然,雖我晉陽與突厥沙缽略汗有互不相侵協議,但突厥韃子原本就是見利忘義之輩,雖有協議仍不可不防。”兵部侍郎唐儉冷靜的說道,身邊站立的侍郎從事李靖也暗暗點頭著,眉毛蔟成一團。
“彥博(溫大雅字)與茂約(唐儉字)之言各有道理,如若聯合突厥動兵南下又當如何?”李淵遲疑著又問道。
“不可!五胡亂華之事尚未遠去,豈能再作那親痛仇快之事!”
一聲斷喝猶如晴空巨雷般在殿中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