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將軍跟隨老夫多年,也與老夫一樣在這潼關清閒度日多時。老夫剛接到侄兒晉王殿下的書信,信中說,中原諸王因不滿其開渠便要造反。老夫因何帶你等駐守此關,就為防範中原諸王反叛。信中言,諸王人馬估計達50萬之多,最多再等半月,叛軍便會到達潼關城下。”
“啊?”兩將聽罷,不由大驚。
“王爺,若是叛軍50萬,我潼關只有5萬,這懸殊太大,此關難守啊!”尚師徒先開口叫道。
“是啊!王爺,當立刻向朝廷請援才是。”新文禮也叫道。
“兩位將軍先莫慌,援兵肯定會來的。再說,我這潼關乃是一道天險,就算他50萬人馬又有何懼哉?如今朝廷已為太子黨把持,聖上已抱病多時,極少上朝,恐其已被楊素等奸佞小人架空了,靠朝廷來援恐不切實際。我那皇侄已在信中說了,此次不必向朝廷請援,他河東將出兵助我守關,至於來援兵力多少,幾日後便知。”
“既如此,我等便無憂矣!當在此與諸反王痛快一戰了,呵呵!”新文禮聽罷,放下心來笑著說道。
“王爺,可去書晉王殿下,我這裡拖住反王兵馬,他那廂便可騰出手來施為了。何不讓殿下從澤州出兵急攻洛陽?如此反王之兵必退。”尚師徒獻策道。
“依本王看,我那侄兒這次不僅僅是要逼退諸王之兵啊!說不定這50萬謀反之兵將全部葬送在我潼關城下,亦為可知也!呵呵!”楊林撫須長笑。
笑畢,楊林接著說道:“從今日起,凡通關者許進不許出,莫讓關中細作將我守關情報送出關去。再派出探馬去關外百里探聽諸反王訊息。”
“是,末將遵命。”二將起身答道。
“尚將軍,你親自帶一隊人馬往就近的華陰城看看,我這裡糧食有些不足,若是見到華公明將軍的話,跟他提提。說些好話,知道嗎?”
“呵呵!幾次三番都是末將去找的華將軍要糧要物,末將臉皮已經厚了,不在意再去要這一次。王爺不說,末將也正想去華陰城呢!”
尚師徒說罷,三人全都大笑不已。
當日,整個潼關守軍氣勢全變,關中施行戒嚴,臨戰氣息突然濃郁起來,關內百姓都驚慌不已。
冀州河間府。
冀州牧宇文化及接到了楊二給他的緊急書信,看過之後,宇文化及仰天大笑。
“呵呵呵呵!天下之大竟有幾隻蒼蠅嗡嗡作響,自不量力爾!傳令眾將帥府聽令。”宇文化及一聲令下,府中旗牌官立刻前往各處通知冀州眾文武。
“州牧大人,可是主公有書信到此?”河間府刺史凌敬疾步邁入州牧府衙問道。
“凌大人來的正好,主公有書信在此,你且過目。”說完,宇文化及將手中書信遞與刺史凌敬。
“啊?中原局勢竟如此糜爛了。若是大人依令出兵,永濟渠還有些收尾事宜又當如何進行?”凌敬看了書信後大吃一驚道。
“收尾事宜皆是些小事,就拜託凌大人主持下後續事宜了。本官受主公重託,將親自掛帥南下濟南洛陽兩府。”
“如此,本官則義不容辭了,請大人儘管安心向南用兵就是。”凌敬聽了宇文化及安排,自知責任重大,但已無退路只得應下來。好在後續事情並無難度,工程量已經不大了。
說話間,眾文武全都來到帥府聚齊了。
宇文化及見人都到齊,便手持楊二書信厲聲說道:“主公早有預見,今春中原必亂,果然如此!現中原諸藩鎮在洛陽王王世充的攛掇下已然結成聯盟,計有共10餘家藩鎮大王會盟反叛,總計兵馬不少於60萬之多。本官手中有主公親筆書信,令我等出冀州人馬一舉南下剿滅濟南唐壁和洛陽王世充勢力,諸位可敢與本官一同南下乎?”宇文化及冷冷的說道,同時掃視著府中眾文武。
“大人,如今永濟渠已經聯通了海河,就算是基本完工了,此時我等正可用兵。末將不才原為南下剿滅反叛先鋒。”宇文化及倚重的大將司馬超出班叫道。司馬超這人本為潞州講武堂首屆武生學子中的佼佼者,本身能文能武,堪為帥才,得宇文化及重用,現為冀州中軍大將。
“好!此番應主公之命出兵南下,本州牧當仁不讓自領行軍元帥一職,司馬超為前軍主將,雷明為副將,引前軍5萬三日後出兵南下,本帥自領大軍15萬隨後開拔。”
“得令!”司馬超和副將雷明出班應道。
“命河間府大將伍天錫將軍領本部人馬5萬,剋期5日剿滅渤海叛賊李子通一部,若有延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