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顯示了靈感來到時兩種不同的命運。在莫扎特和索福克勒斯那裡,靈感仿
佛是夜空的星辰一樣繁多,並且以源源不斷的方式降臨,就像那些不知疲倦的潮汐,
永無休止地拍打著礁石之岸和沙灘之岸。而在理查·施特勞斯這些後來的藝術家那
裡,靈感似乎是沙漠裡偶然出現的綠洲,來到之後還要經歷一個“陳放”的歲月,
而且在這或長或短的“陳放”結束以後,靈感是否已經成熟還需要想象力進一步的
啟示。
理查·施特勞斯問自己:“究竟什麼是靈感?”他的回答是:“一次音樂的靈
感被視為一個動機,一支旋律;我突然受到‘激發’,不受理性指使地把它表達出
來。”理查 ?施特勞斯在對靈感進行“陳放”和在等待想象力進一步啟示時,其
實已經隱含了來自理性的判斷和感悟。事實上,在柏遼茲和理查·施特勞斯這些熱
衷於標題音樂的作曲家那裡,理性或明或暗地成為了他們敘述時對方向的選擇。只
有在古典主義的藝術家那裡,尤其是在莫扎特那裡,理性才是難以捉摸的。這就是
為什麼人們總喜歡認為莫扎特是天使的理由,因為他和靈感之間的親密關係是獨一
無二的。儘管在接受靈感來到的方式上有著不同的經歷,理查 ?施特勞斯在面對
靈感本身時和古典主義沒有分歧,他否定了理性的指使,而強調了突然受到的“激
發”。
柴可夫斯基在給梅克夫人的信中,指責了有些人認為音樂創作是一項冷漠和理
性的工作,他告訴梅克夫人“您別相信他們的話”,他說:“只有從藝術家受靈感
所激發的精神深處流露出來的音樂才能感動、震動和觸動人。”柴可夫斯基同樣強
調了靈感來到時的唯一方式激發。在信中,柴可夫斯基仔細地描述了靈感來到
時的美妙情景,他說:“忘掉了一切,像瘋狂似的,內心在顫慄,匆忙地寫下草稿,
一個樂思緊追著另一個樂思。”
這時候的柴可夫斯基“我滿心的無比愉快是難以用語言向您形容的”,可是接
下去倒黴的事發生了,“有時在這種神奇的過程中,突然出現了外來的衝擊,使人
從這種夢遊的意境中覺醒。有人按門鈴,僕人進來了,鐘響了,想起應該辦什麼事
了。”柴可夫斯基認為這樣的中斷是令人難受的,因為中斷使靈感離去了,當藝術
家的工作在中斷後繼續時,就需要重新尋找靈感,這時候往往是無法喚回飛走的靈
感。為什麼在那些最偉大的作曲家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缺乏有機的聯絡之處?為
什麼他們寫下了出現漏洞、整體中的區域性勉強粘合在一起的作品?柴可夫斯基的看
法是:在靈感離去之後這些作曲家憑藉著技巧還在工作,“一種十分冷漠的、理性
的、技術的工作過程來提供支援了”。柴可夫斯基讓梅克夫人相信,對藝術家來說,
靈感必須在他們的精神狀態中不斷持續,否則藝術家一天也活不下去。如果沒有靈
感,那麼“弦將繃斷,樂器將成為碎片。”
柴可夫斯基將靈感來到後的狀態比喻為夢遊,理查·施特勞斯認為很多靈感是
在夢中產生的,為此他引用了《名歌手》中沙赫斯的話“人的最真實的幻想是
在夢中對我們揭示的。”他問自己:“我的想象是否在夜晚獨自地,不自覺地,不
受‘回憶’束縛地活動著?”與此同時,理查 ?施特勞斯相信生理的因素有時候
也起到了某些決定性的作用,他說:“我在晚間如遇到創作上的難題,並且百思不
得其解時,我就關上我的鋼琴和草稿本,上床入睡。當我醒來時,難題解決了,進
展順利。”
理查·施特勞斯將靈感視為“新的,動人的,激發興趣的,深入到靈魂深處的,
前所未有的東西”,因此必須要有一付好身體才能承受它們源源不斷地降臨。他的
朋友馬勒在談到自己創作《第二交響曲》的體會時,補充了一個重要的環節,那就
是某些具有了特定氣氛的場景幫助促成了藝術家和靈感的美妙約會。當時的馬勒雄
心勃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