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當局公佈的數字,直接死於火災的有3000餘人。
長沙大火前,周恩來、葉劍英正在長沙。大火當夜,他們率領八路軍駐湘通訊處工作人員衝出火海,撤往湘潭。14日,他們立即赴南嶽,就大火的善後問題與蔣介石交涉。面對各方的責難,蔣介石連夜從南嶽趕至長沙處理善後,迫於長沙和全國人民的輿論壓力,蔣介石接受了周恩來提出的3點善後辦法:(1)撥款50萬元救濟災民;(2)調集5000民工清理街道,掩埋屍體,搭蓋窩棚,安置災民;(3)嚴懲放火首犯。幾天後,蔣介石下令判處酆悌、徐昆、文重孚(省會警察局長)3人死刑;繪張治中以“革職留任”的處分,仍繼續負責火災的善後。17日,周恩來最先趕到長沙,領導善後工作。22日,省府也成立了長沙市臨時救濟委員會。郭沫若等在回到長沙後,同八路軍駐湘通訊處的工作人員一道組成了“善後工作突擊隊”,開展善後救災工作。整個善後工作至11月底完成。
長沙這場中國歷史上罕見,世界歷史上也是少有的慘絕人寰的大火,早已成為歷史的陳跡,但它留給人們的教訓是深刻的。日本侵略者製造的南京大屠殺震驚世界,但人們卻沒有料到還有這麼多的同胞會無辜屈死在一群瀆職殃民的官僚們所製造的一場大火中!
長沙會戰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曾與侵華日軍在湖南長沙進行過三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史稱為“長沙會戰”,或稱“長沙保衛戰”。
前兩次長沙保衛戰,雙方都自稱獲得了勝利。從戰術上看,雙方並未分出勝敗,中國軍隊的損失更大;但從戰略上,阻止了敵人的戰略目的,可以認為是抗戰中的勝利。第三次長沙保衛戰則是一場典型的勝仗。
湖南為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糧食、兵員及工業資源的重要供應地,其省會長沙是華中戰略重鎮,當粵漢鐵路之要衝。在武漢、南昌會戰後,長沙的戰略地位上升到特別突出的位置,成為屏障中國的戰略大後方大西南的門戶戰略要點,中國第9戰區司令長官部即設於長沙。當時中日兩國軍隊在湘北新牆河一線隔河對峙。
中國特別重視長沙地區的防禦,由第9戰區(後分設第6、第9兩個戰區)集重兵與日軍在戰線上對峙。在1939年到1942年間,日軍先後三次大規模進攻長沙,中國軍隊與之展開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