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殊死搏鬥,終將日軍擊退。

第一次長沙會戰

1939年9月14日,第一次長沙會戰爆發。此前,日軍第11集團軍調兵遣將,集中步兵10萬、陸軍航空兵團約100架飛機及海軍一部的強大兵力,企圖集中打擊第9戰區主力,並在政略上實施日本政府以打誘降的計劃,企圖挫敗中國國民黨軍的抗日意志導致國民政府屈服,從軍事上配合推出汪偽政權。

中國軍方早就判斷出日軍必將進攻,並確定了守衛湘北贛北的基本方針。第9戰區加緊部署,嚴整戰備。由於長沙地區的地勢不利防禦作戰,北部平坦無險可守。中國軍方改變以前層層設防、逐次與日軍進行陣地防禦戰的呆板捱打戰術,轉為只以部分部隊堅守正面既設陣地,逐次予敵消耗,主動轉移至敵之側翼,繼之以伏擊、側擊、尾擊等各種手段逐次消耗敵兵力,待敵進入預定決戰區域,集中使用絕對優勢兵力,將敵一舉圍殲。同時,中國軍政部門還特別注意破壞一切可資日軍利用的道路,使日軍機械化部隊和重炮兵行動困難。會戰開始後,日軍攻勢行動艱苦,各路均遭到有力的阻擊、側擊,部分陷於包圍,後期在中方反擊下匆匆撤退,不僅未能達到殲滅第9戰區主力的作戰目的,而且損失慘重,傷亡達2萬餘人。

第二次長沙會戰

1941年後,日軍醞釀發動第二次進攻。但因蘇德戰爭爆發,日軍積極準備對英美開戰,無力投入更多機動兵力,被迫縮小規模,僅將目的定為予9戰區中國軍隊一次重大打擊。

9月,日軍發動進攻,強渡兩軍對峙的新牆河。由於第9戰區出現指揮失誤,下達作戰命令的無線電報竟被日軍竊收並破譯,中國軍隊陷入極大被動,雖多處與敵激戰,但遭遇失敗。月底,日軍攻入長沙。但是,由於日軍大本營正在積極準備發動太平洋戰爭,要求作戰儘快結束,同時日軍經連日作戰,糧彈損耗很大,戰線過長,後勤保障困難,決定10月1日開始撤退。中國軍隊隨即展開追擊作戰。10月5日,中國軍隊恢復原陣地。

這次作戰,雖然中國軍隊由於指揮失誤導致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但是日軍並沒有擊潰9戰區主力,自身卻付出了2萬餘人傷亡代價,陣地完全恢復到戰前狀態,日軍沒有達到任何大的戰略價值。

第三次長沙會戰

1941年12月8日日本發起太平洋戰爭後,日軍決定再次發動對長江以南中國軍隊的進攻,從而牽制中國軍隊轉用廣東方向,阻止中國軍隊援助英軍保衛香港。1941年12月23日,日軍再次強渡新牆河展開進攻。

中國在前兩次長沙會戰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經驗,進行防禦作戰。日軍屢攻長沙不下,周圍中國軍隊又不斷壓縮包圍圈。日軍彈藥將盡而補給線已被切斷,只能空投補給,於是被迫退卻。中國軍隊合圍部隊立即轉為向敵阻擊、截擊、尾擊作戰,窮追不捨,在多處予敵重大打擊,擴大戰果,敵狼狽逃串,至1942年1月15日,中日兩軍恢復戰前態勢。中國軍隊獲得長沙數次會戰以來首次全面勝利。此役,日軍遭重創,被斃傷5萬餘人。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初,美英等國軍隊於太平洋接連失利形勢下,“長沙會戰”引起強烈的國際反響,獲得英國、美國等國政府和輿論給予積極讚揚和評價。

1944年中,日軍發起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的“豫湘桂戰役”,在此戰第二階段的長衡會戰中,由於中國軍隊疏於防範、戰法老套,長沙終於在6月間被日軍佔領。

長衡會戰

1944年5月,日軍在大舉進犯豫中的同時,為打擊湘中中國守軍,貫通粵漢鐵路,由第11集團軍司令官橫山勇指揮日軍10個師約20餘萬人,兵分3路,開始向湖南發起進攻。其部署是:中路,第34、第58、第68、第116師由岳陽東南沿粵漢路作主要攻擊;東路,以第3、第13師自崇陽附近,西路以第40師及第17旅自華容實施輔助進攻,另有第37、第64、第27師位於臨湘、蒲圻一帶擔任增援。中國第9戰區司令長官薛嶽指揮16個軍54個師,共40餘萬人,仍採取長沙會戰之戰法,策定以一部兵力利用既設陣地,節節阻擊日軍,遲滯其前進,主力集結於後方,誘敵於有利地區實施包圍攻擊,粉碎日軍企圖。

5月26日,日軍開始進攻。東路日軍第3、第13師經過激戰,於29日突破守軍第72軍陣地佔領通城,6月1日、2日又先後侵佔長壽街和平江;中路日軍4個師向守軍第20軍陣地發起攻擊,佔領新牆後於30日直趨汩羅江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