洩�耐�普�鋦叻迨保�鹿�せ��拱屠嫉攏╲onBrandt)提出修約的具體要求十六款,而著重在增開口岸及其他通商權的擴充。中英天津談判期間,巴蘭德又乘機活動,告訴李鴻章說:“通商添口各事,……將來如能(與英)議定,德國修約亦即照行,不必另起爐灶”,等於在增開口岸問題上支援英國對中國施加共同壓力。而李鴻章在對英強硬的同時,也考慮到將來德國“修約添口,定是照英國定議辦理”,認為如果能拒絕掉英國人的勒索,便是“一舉兩得之計”,是以對英態度益加強硬。德國人見勢不妙,又打聽到英國人不打算在馬嘉理事件上和其他國家分享從中國得到的權益,事實上之前由威妥瑪主導的這一次中英談判的過程,已經顯著地暴露了英國在侵華問題上與其他列強的疏遠,因此,這一次的天津談判就成了在華列強所謂“合作政策”壽終正寢的標誌。俄、美、法、德等國對於中國可能給予英國的新權益想當然的認為應該“一體均沾”,對威妥瑪撇開它們、在和中國的交涉中獨斷獨行的作法大起反感。這些國家的公使,以冷淡和觀望的態度對待清政府給威妥瑪的不以他為談判對手的照會,而在威妥瑪向中國發出戰爭威脅時,法國政府第一個表示了“關切”,俄、美、德三國自然也不甘寂寞,發表了類似的宣告。事實上他們已經開始考慮聯合起來對付英國,並以此為條件,換取中國的好感和在華商務權利的擴大。正是如此,所以才有了今天郭嵩燾張德彝在報紙上看到的那些宣告。
當然,郭嵩燾和張德彝也不會想到,是誰向眾多外國報紙透露的威妥瑪和柏郎在上海密謀的訊息。
“大人,馬車備好了。”這時郭斌走來說道。他早已得了郭嵩燾的吩咐,預備了馬車去英國外交部。
“得,今兒個,咱們不去英國外交部衙門了!”郭嵩燾興奮地說道。
“那大人要去哪裡?”郭斌一愣,問道。
“去議院!估麼著今兒個定是有好戲!”郭嵩燾滿有把握的說道。
帝國議會大廈,下院。
依泰晤士河而建的議會大廈是英國的政治中心。它不僅外表雄偉壯觀、內部裝飾華麗,而且其建築結構和內部設計也能充分地體現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憲政體。英國國會開會時,國王坐在上議院的國王寶座上,但首相和議員需從下議院進入自己的席位,普通公民也可在旁聽席觀看議會程序。位於倫敦市中心區的泰晤士河畔,是19世紀中期英國最主要的哥特式建築。大廈建立在泰晤士河畔一個近於梯形的地段上,面向泰晤士河。各個部分之間分段相連,形成許多內院,大廈內的主要廳堂都在建築物的中間。整個建築物中西南角的維多利亞塔最高,高達103米,此外,97米高的鐘樓也很引人注目,上有著名的“大本鐘”。這座大廈的所在地原來是一座王宮,王宮建於1060年,此後不斷有增建。直到1512年亨利八世搬離之前,這裡一直是王宮。國會大廈是世界最大的哥特式建築物之一,英國浪漫主義建築的代表作。佔地30000平方公尺,矗立於泰唔士河畔,氣勢雄偉,外貌典雅。國會大廈內有1000間房間,自13世紀以來這裡便是英國國會開會之處,也同時兼為國王宮殿。這裡的西敏寺大廳始建於1097年,是現在唯一剩下來的舊建築部分,分上議院和下議院。16世紀中葉以後,這裡成為議會所在地。1834年,一場大火燒燬了宮殿建築,後來又進行了重建。大廈中的中央大廳是整個大廈的交通樞紐,中央大廳的平面呈八角形,上部是一個拱頂,高達23米,從這裡可以前往上院和下院。此外,大廈中還有許多著名的房間和走廊,它們是議會各委員會的辦公室,上下兩院的圖書館也在其中。
議會大廈可以說多災多難,1605年11月5日,一些天主教極端分子,曾試圖用36桶(約2。5噸)火藥炸議會大廈,未獲成功,以後每年的11月5日為“火藥陰謀紀念日”(在此推薦一部優秀電影《V字特攻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1834年,有人在議會大廈的爐子中,大量焚燒政府檔案,引發火災,國會大廈被夷為平地,後來又得到重建。重建的議會下院仍按哥特式風格裝修,但相對簡單一些。下院面積比上院略小,長23米,寬14米,高12。5米,大廳中間有346個座位,邊廊還有91個座位。
今天一早,萊昂內爾?內森?羅特希爾德便由女兒薩拉陪同,坐在了下院的旁聽席上。
英國下議院就設在議會大廈,在正常的工作時間是允許公眾旁聽的,能有機會能訪問此地,是來自世界各地遊客的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