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6章 詔書抵達
正統十一年九月中旬,正統帝的詔書終於抵達了漢城,李雲天親自率領著漢城大大小小的官員出城迎接。
由於李雲天在漢城故而大明這次派了南京禮部尚書劉坤宇前來傳旨,雖然南京禮部的職權有限,但劉坤宇的級別卻與京城的大明禮部尚書胡瀅同級,在官場上地位尊貴。
此時的南京官場還沒有像以後那樣落魄,能到南京中央衙門擔任堂官的人雖然仕途不怎麼如意,但在官場都有自己的人脈和底蘊,屬於朝廷上流社會的權貴人氏。
尤為重要的是,洪熙帝和宣德帝在擔任太子的時候就是鎮守南京,故而對南京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這使得南京官場現在還沒有太過落寞,並非以後的“養老院”。
其實,以大明之尊正統帝這次的詔書隨便派禮部一個七品官來宣讀即可,不過朝鮮國是沾了李雲天的光,得以劉坤宇這個從一品的朝廷大員前來傳旨,算是大明的最高規格了。
劉坤宇年過六旬,是永樂初的進士,李雲天到湖口縣任職的時候他已經是禮部正五品的主事,時至今日在朝廷的一眾官員中可謂資歷深厚。
“劉大人,一路辛苦了。”漢城城外,李雲天笑著向從馬車上下來的劉坤宇拱手說道。
“王爺在這裡勞累了兩年,可比本官辛苦多了。”劉坤宇滿臉笑容地向李雲天拱手回禮。
雖然官場上講究的是按資排輩,尤其是文官更是看重出身和履歷,雖然李雲天的資歷不如劉坤宇但他不僅是正宗的兩榜出身而且還是大明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再加上貴為大明的親王,在官場上的地位遠高劉坤宇。
即便是禮部尚書胡瀅和內閣首輔楊溥見了李雲天也要禮讓三分,故而劉坤宇自然要對李雲天客客氣氣了。
“劉大人過獎了,本王只不過是盡了本分而已。”李雲天聞言微微一笑,側身介紹站在一旁的李璆,“這就是朝鮮王。”
“上使大人遠道而來辛苦了。”李璆見狀連忙上前躬身行禮,由於劉坤宇是正統帝派來的使者,故而他尊稱其為“上使”,如果不是李雲天在這裡的話他根本不可能見到如此高階別的大明官員。
“朝鮮王,這次皇上能下達詔書忠王爺功不可沒,你以後可要記得王爺的恩澤。”劉坤宇向李璆微微頷首,隨後不動聲色地說道,雖然李璆貴為朝鮮王但他還真的沒看在眼中,不過一個蠻夷國家的首領而已。
“小王一定銘記在心!”李璆的臉上閃過一絲黯然和失落的神色,恐怕朝鮮併入大明之事就是李雲天的主意,要不然李雲天豈能按捺住寂寞留在漢城,這使得他心裡五味雜陳。
劉坤宇聞言點了一下頭,隨後與李雲天上了停在一旁的四輪馬車談笑風生地進城,李璆也有幸得以進入車裡陪伴,其餘的人則只有步行跟在後面的份兒,官場上等級森嚴,在李雲天和劉坤宇面前他們可沒有乘車的資格。
漢城此時萬人空巷,街道兩旁聚滿了伸長了腦袋翹首以待的百姓,得知正統帝派來傳達聖旨的使臣到來後漢城的百姓們就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紛紛跑出來湊熱鬧,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嘰嘰喳喳地議論著。
當然了,百姓們不是來看劉坤宇的,劉坤宇雖然貴為大明的尚書,但他們已經見慣了李雲天這個堂堂的親王,故而對劉坤宇的興趣不大。
這些百姓之所以圍聚在此是想要知道正統帝是否同意朝鮮併入大明,這是他們現在最為關注的事情,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
李雲天把朝鮮治理得井井有條,漢城的百姓更是獲益匪淺,市面繁華,生活安逸,因此他們可不想再回到以前的日子,無不盼望著朝鮮併入大明。
“王爺,都說朝鮮是蠻荒僻壤之地,如今出現在本官面前的卻是一副欣欣向榮的繁華勝景,王爺這些年來功不可沒呀。”
望著窗外此起彼伏的商鋪和繁鬧的市面,劉坤宇笑著向李雲天說道,除了恭維外更多的是欽佩。
他在來朝鮮之前特意打探過朝鮮的境況,知道朝鮮貧瘠窮困,即使最繁華的王城漢城都不如江南的一個普通小鎮繁華。
可如今從仁川港一路行來,劉坤宇發現傳言與現實有不少出入,放眼望去仁川港和漢城以及沿途的城鎮都在大張旗鼓地興建土木,市面也顯得頗為繁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看來李雲天並不是白在朝鮮待了這些時日。
劉坤宇相信,在大明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員裡,除了李雲天外沒人能把朝鮮治理好,李雲天不僅在戰場上縱橫捭闔更是一把理政的好手,無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