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早已經知道了謝沐恩的身份,知道謝沐恩是江南巡查副使,而正使是大明威名赫赫的忠武王。
如今這個案子落在了謝沐恩手裡忠武王肯定會知道,忠武王是大明的國之重臣,太皇太后面前的紅人,這無異等於此案已經通了天。
因此劉慶知道這是他最後翻案的機會,故而高聲向謝沐恩鳴冤,否則他也對不起為了他的案子東奔西走吃盡了苦頭的姐姐。
“大膽劉慶,此案罪證確鑿,你曾經親自在堂審時供認與柳氏合謀毒殺了王七,如今竟敢當堂反悔,實在是可惡之至。”
這時,端坐在大堂左側上首座位的一名身穿從二品官袍的中年男子伸手一指劉慶,高聲呵斥道,他是浙江布政使司左布政使趙福。
趙福曾經開堂審理過王屠夫暴死的案子,當時劉慶和柳氏齊齊認罪,並且簽字畫押,再加上其他證人的供詞,足以把兩人定罪。
可由於劉慶的大姐和同科好友為其奔走上告,使得刑部將浙江按察使司上報的給劉慶和柳氏定罪的公文給打了回來讓其再審,令趙福是頗為惱火。
如今劉慶當著謝沐恩的面當堂翻供,這不僅使得趙福臉上無光,而且也使得王屠夫暴死的案子變得更加複雜。
王屠夫暴死一案從臨安縣到杭州府乃至浙江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兩年多下來已經牽連到不少人,趙福自然不希望這起案子再起什麼波瀾,而是平平靜靜地就這麼結束。
但隨著劉慶的翻供趙福的願望化為了泡影,他其實並不怕謝沐恩審這個案子,即便是謝沐恩能審出一些什麼東西來他也能想辦法擺平了,成為大明從二品大員的人又豈是等閒之輩?哪個人背後都有著不菲的勢力。
令趙福真正忌憚的是謝沐恩身後的李雲天,要是李雲天關注此案的話那麼事態可就變得嚴重了,不要說他了即便是朝中的那些權勢顯赫的輔政大臣們也沒什麼好辦法,屆時難免會牽連一批官員。
正因為如此趙福剛才才會顯得如此失態,他已經讓人去“告誡”劉慶不要在公堂上亂說話,要在大堂之上“老實交代案情”,這樣可以看在他以前舉人功名的份上留他一命,並且好好安置他的家人,誰料想劉慶卻沒有理會他的這番“好意”進而使得案情被激化。
第973章 證供確鑿
“趙大人稍安勿躁,且聽他有何要說。”見趙福厲聲呵斥劉慶,謝沐恩的眉頭頓時微微一蹙顯得有些不滿,隨後不動聲色地向劉慶說道。
謝沐恩相信,如果今天坐在這案桌後面的主審官是李雲天,那麼趙福肯定不敢打斷審案,說到底他無法與李雲天相比因此對趙福的插話唯有無奈地選擇視若無睹。
“本官剛才多有失儀,望謝大人見諒。”趙福意識到自己剛才失態了,雖然他的官階要比謝沐恩高不少,但謝沐恩畢竟是欽差他不能當眾讓其難堪,否則就亂了官場上的尊卑,於是向謝沐恩一躬身,一臉歉意地說道。
“劉慶,既然你說王七之死與你無關,你為何要在先前的堂審中籤字畫押認罪?”謝沐恩見狀向趙福微微一頷首,隨後不動聲色地問向劉慶。
“大人,三木之下何求不得?”劉慶聞言頓時悽然一笑,抬起頭望向了謝沐恩。
“三木”代指戴在犯人手、頸和足上的木製刑具,在這裡用來比喻酷刑之下什麼樣的罪證都能拿到,通常用來指那些嚴刑逼供下受到冤枉的犯人。
劉慶是個舉子,與普通的百姓不同,自然不會砸公堂上直白地說自己受到了酷刑逼供,故而採用了文縐縐的說法。
雖然堂外的那些百姓不清楚他這句話的意思,但公堂上的大小官員們無不經過十年寒窗苦讀,不是進士出身就是舉人出身,自然清楚他話裡的含義。
“劉慶,你應該知道,大堂之上對付那些刁鑽耍滑的人往往會動用三木之刑,你與柳氏之間關係不清不楚,又被柳氏指證合謀謀害王七,故而這頓刑罰捱得不冤。”
謝沐恩知道劉慶的意思,於是沉吟了一下後說道,“你飽讀聖賢之書,應該聽說過瓜田李下,可為何即便這樣還把柳氏接回家中,這豈不是白白落人口舌?”
“大人,學生與柳氏之間清清白白,絕無半分逾越。”劉慶聞言雙目閃過一絲尷尬的神色,隨後鄭重其事地向謝沐恩說道,“大人教訓的是,學生當時考慮不周以至於落人口舌遭此大禍,現在是萬分悔恨。”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劉慶之所以對柳氏如此之好肯定也有對其的愛慕之意,雖然其能恪守禮教但還是難免要招惹別人的非議,也給他帶來了這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