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強打定主意要去火上澆油,讓宋先生和孔大公子這兩隻碩鼠鬥一個頭破血流,所以在去參加宴會之前,陳強特意去打聽一下宋先生此次來美國的目的。
宋先生是以重慶代表的身份,來參加美英談判的,這一次談判代號“三叉戟”,所以也被稱為“三叉戟會議”。會議的主角是美國和英國,其他盟國也派了代表前來。
三叉戟會議原本是一個秘密會議,但是這種事情怎麼可能秘密的起來!英國首相丘吉爾來訪本來就是一件大事,而且還有自由法國、蘇聯以及中國的特使,這麼一大群人來華盛頓,像是法國特使和宋先生等人還頻繁的拜訪美國議員,巴不得告訴全美國我來了,這三叉戟會議要是能保密才有鬼呢!
所以這邊談判才剛剛開始,華盛頓的政商界人士就都已經知道了這次“秘密”談判。
在1943年春天的時候,美英兩國對於戰爭的戰略方向產生了分歧,三叉戟會員就是為了解決美英兩國的分歧。
英國首相丘吉爾希望美國可以儘快的向義大利發動進攻,這樣就能分散東線的壓力,使得蘇聯可以有喘息的機會,同時也是向土耳其示好,希望土耳其可以加入到盟軍當中。
當時的土耳其雖然不是軍事強國,但是地理位置卻非常重要,如果土耳其能夠加入盟軍的話,對於歐洲戰爭有著極大的幫助。
土耳其和義大利之間的恩怨由來已久,不算幾百年前的老賬,單說近代的意土戰爭,就使得曾經強大的奧斯曼帝國淪陷了大片的國土。所以打擊義大利,會讓土耳其人感到很爽。
然而羅斯福的想法則不同,他希望對緬甸發動進攻,重新開啟滇緬公路,同時削弱日軍在東南亞的勢力,最好能夠把日軍趕出東南亞。
丘吉爾並不贊同羅斯福的想法,他認為戰爭的重心應該放在歐洲,至於亞洲戰場並不是那麼重要,現階段盟軍應該登陸歐洲,而不是在亞洲展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站在英國的角度上,自然是希望儘早的擊敗德國,至於遙遠的亞洲戰場並不重要,反正日軍又打不到英國本土,英國人只要保證印度不被日軍佔領就行,因此丘吉爾立主進攻義大利,先解決歐洲的麻煩。
而站在美國的角度上,日本人空襲了珍珠港,佔領的阿留申群島,還攻佔菲律賓,在太平洋上擊沉了好多艘美國軍艦。日本人這一路下來都是在跟美國剛正面,美國當然要優先把日本人揍趴下,這樣羅斯福才能夠對美國民眾有個交代。
而且羅斯福也並不希望歐洲戰爭結束的那麼快。對於美國來說,無論是蘇聯還是德國,甚至英國,都是美國的潛在競爭對手,羅斯福巴不得歐洲繼續內耗下去,等到歐洲各國被戰爭榨乾了,到時候美國自然就是全世界的老大了!
進攻緬甸,打通滇緬公路,對於美國來說也是有好處的。當時的工業國家當中,美國算是唯一本土沒有收到波及的,此時的美國每日都會生產大量的工業產品,一旦滇緬公路打通以後,美國的工業產品就會進入中國,從而為美國的工業帶來發展。之前中國跟美國簽訂的一些借款協議還沒有履行完畢,重慶方面還欠著華盛頓大量的鎢礦、錫礦等金屬礦,這些都得靠滇緬公路運出來。
在美國內部,意見也不統一。美軍太平洋司令尼米茲認為日本是一個島國,透過海戰就能戰勝日本,所以無需對緬甸發動地面進攻;而以馬歇爾為首的美國陸軍則贊成登陸緬甸,直接對日軍發動陸上進攻。
雙方的立場也是代表了各自的利益。海軍巴不得跟日軍打海戰,最好能用軍艦將整個日本圍起來,這樣一來美國的海軍必然要下餃子,會得到極大的發展。而陸軍當然也想跟日本人打陸戰,軍人死的多也無所謂,可以再招募,招的人越多,陸軍擴充的就越厲害。
重慶方面肯定是希望儘快打通滇緬公路的,此時重慶都已經做好了出兵緬甸的準備,就等著盟軍進攻緬甸海岸,阻止日軍增兵支援,而中國軍隊則直接出兵緬北。
各方的立場不同,自然存在著分歧,每個國家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考慮,所以這次談判能不能達成共識還是一個未知數。
陳強也認識一些華盛頓的政要人士,他從這些政要口中,得知了談判的內容,也知曉了各方的立場。
此時的陳強忍不住在心中痛罵宋先生和孔大公子無恥。
在ye
zong
hui的時候,陳強聽了孔大公子的敘述,還以為重新打通滇緬公路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就等到時機已到便開始實施。所以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