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1章 回到華夏故鄉

簽約結束以後,郭濤的美麗國之行也宣告結束。在安排財務打款之後,郭濤先回華夏了。林志玲留在了美麗國,負責協調安排馬克和貝索斯公司的董事人選的安排和確定。同時聯絡伊萬卡推進特靠譜地產公司地產專案的推進。

原來待在華夏也沒有覺得自己有多少想家。可是這一次去美麗國以後就特別的想念家鄉,想念母親和弟弟、妹妹。

所以郭濤回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吃了一碗蘭州牛肉麵。說真的,好久沒有吃到過家鄉的牛肉麵了,真的有點饞。

隨後,老陶安排的專車就到了,郭濤和黑水組織的僱傭保鏢告別,踏上了回家鄉的旅途。

又是快大半年沒有回家了。

回到家裡,弟弟妹妹都在上學,家裡只有母親在。

媽媽提前接到了郭濤的電話,所以郭濤到家的時候,媽媽做的郭濤最愛吃的靖遠長面已經端了上來。

靖遠長面是靖遠人喜歡吃的麵食之一。靖遠城鄉習俗,凡遇吉慶喜事的場合,都要吃臊子面。小孩過生日和老年人過壽,吃長面寓意著長安長壽。招呼親戚朋友,吃常面意味著常來常往,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吃臊子面時,有油潑的紅辣面和食醋,食者可根據各自的口味輕重自行調理,並配以小菜諸如鹹韭菜、花花菜、鹹芹菜、酸白菜等佐餐。真是聞之清香四溢,食之爽心無比。

臊子面清香有名的原因主要是臊子湯的勾兌,做臊子湯的主材是一隻土雞外再加一些大骨頭,放大鋁鍋裡熬燉上4個小時左右,肉選用的是那種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純瘦肉不香,純肥肉太膩,切成小小的肉丁,再把豆腐切成小片,在油鍋裡炸成脆黃色,然後也切成小丁,雞蛋攤成薄薄的雞蛋餅,切成小小的菱形塊,洋芋也是切成薄片在油鍋裡炸成脆黃色,同樣切成小丁,還有紅蘿蔔,黃花都切成同等的小丁,粉條切成小段,香菜,韭菜切成小小段備用,蒜剁成蒜沫,熬製好的湯調製成臊子湯,紅白黃綠相間,色香味俱全,面下出來還要用涼水漂一下,這樣的面吃起來筋斗,一筷頭面,兩勺子臊子湯,堯臊子湯鍋底一勺上面一勺,這樣出來的湯均勻好吃又好看,一碗熱騰騰的臊子面,再配幾個小菜,香氣四溢,聞之垂涎,口感光滑筋柔,津津有味,回味無窮。

靖遠的臊子面不僅好吃且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很早以前,在靖遠烏蘭山腳下有一個村莊,莊上住著一戶姓李的人家,家裡有位如花似玉、天資聰慧,心靈手巧的姑娘,她勤奮好學,吃苦耐勞。當她長到十三四歲的時候,便學會了一手好茶飯,不論是炒菜還是麵食,樣樣出色。特別是她擀出的麵條,薄如紙張,細如髮絲,長如絲線,下在鍋裡不斷不爛,吃在嘴中光滑筋柔,味香可口,因此莊上誰家要是遇上娶媳婦,出嫁姑娘,等喜慶事,都要請她去擀幾大笸籃長面來招待客人,由於她做的長面既好看又味香好吃,便在方圓幾十裡傳開了,前來投師學藝的人絡繹不絕,簡直能踏破門檻,但她從不推辭,耐心指導,熱心幫教。沒過幾年,她做麵條的方法便在靖遠很多地方傳開了。

時至今日,不管是駐守在家鄉還是漂泊在外打拼的遊子,能吃上一碗清香可口家鄉的臊子面,就忘了疲勞忘記在外奔波的辛勞,又勾起了思念故鄉之情,一碗麵裡珍藏著深深之情,暖暖之意,也蘊藏著遊子一片思念故鄉的赤誠之心!

說實話,對於靖遠長面的傳說有很多個版本,但是郭濤覺得無論那一個版本都是遠方的遊子對於家鄉思念的一種表達。就如同王維的那首詩《登高》也叫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其實,你登高的不一定是王維曾經登過的那座山,你也不清楚茱萸是什麼,但是你只要是外地,一個人過節,你一定就會有和他一樣的心情。那種對家鄉的思念,那種對兄弟姐妹的思念。

吃著長面,郭濤不禁又想到了王維這個詩人的歷史,雖然已經都是一千三百零五年前的今天,在九月九重陽節,王維寫下了那首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

十七歲的王維自己也沒有想到,九月九日登高祈福,真的靈驗了,這首詩一不小心竟火遍長安城,並得到京城文藝圈的瘋狂點贊,也使自己從此時來運轉。

故事,是這樣的。唐開元元年,十五歲的王維帶著弟弟王縉離開家鄉到長安當“京漂”,謀劃科考,追求功名。唐朝的規矩,科舉考試要先行“溫卷”“行卷”,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