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著竹筐回到家裡,尋遍主屋與自家屋也沒能找到媽媽的身影,“奶奶,我媽呢?”,正在用砂缽剁糊海椒的奶奶愣了一下,回答道:“你媽去河邊洗土豆了。”
聞言,何秧苗點了點,將手裡的折耳根放進木盆裡,然後在缸裡舀一瓢水倒進盆裡,開始清洗,“奶奶,待會的佐料切點折耳根進去吧。剩下的用來涼拌。”,說完,奶奶“嗯”了一聲,繼續手裡的動作。
晚飯是水煮洋芋(土豆)蘸胡辣殼,本來蘸白糖也很好吃,但白糖是稀罕物,萬不可輕易拿出來吃。
吃了晚飯,何秧苗與弟弟們開始寫作業了,有加法口訣加持,她與弟弟們都寫得極快,驚呆了爺爺,甚至覺得何家要出三個神童…以防日後被打臉破防,她背寫出了加法口訣表。
“妙,實在是妙!二丫頭,你真是聰慧啊!”,奇了怪了,爺爺舉著那張加法口訣表如同瘋魔了般跑進裡屋,直到大伯在旁嘀咕了一句“這二丫頭莫非真是文曲星下凡?”,爸爸在旁邊眼角泛起了淚花…她才驚覺,這個時候根本沒有加法口訣表…
這時爺爺掛著平常捨不得用的軍包,行色匆匆地走了出來,一旁的爸爸疑惑地問道:“爹,這麼晚了您要去哪?”,爺爺捂著包,焦急地回答:“寄信,咱們何家落敗了這麼多年,終於有望恢復名譽了。”
爸爸與大伯大抵是能理解爺爺那激動的心情,沒阻攔不說,爸爸甚至把他一向很珍視的電筒拿了出來,“爹,我給你打亮,我們一起去。”
爺爺與爸爸離開後,何秧苗愣住了,兩位弟弟也愣住了,倒是大伯“冷哼”一聲回到自家屋裡。
何秧苗不明所以,直到媽媽一把摟住她,“二丫,還得是我的二丫!”,她從媽媽懷抱退出,帶著疑惑好奇地問道:“媽,咱們何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爺爺沒誇大說謊,何家真是文官世家,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當時的何氏祖先那可是當朝的吏部尚書…可惜在50年代,何家就已經落敗了。
要說時間久遠的事,爺爺不會有太大的反應,奈何他的爹,也就是她的祖祖曾經是最有希望重新振興何家的人,可惜…至於原因,媽媽說她也不清楚。
何秧苗開始感受到壓力山大了,要知道在現代她就是學渣,高考只考了208分,如今穿到這裡,肩負振興家族的重任…
-
第二日,在不得不起床時,何秧苗懶懶地從床上爬了起來,枕頭邊放著媽媽收進來的乾淨衣服,她磨磨蹭蹭穿好後,弟弟走了進來,“姐,快點,爸爸要去趕集了。”
一句話嚇得她,立刻下了床隨意扒拉好頭髮後,就出了臥室門…先跑到後院,看見爸爸將貯存好的竹筍放進竹筐裡,然後背在身上,她趕忙追上爸爸的步伐。
得虧今天是週末,雖然只上了兩天,但該放的週末還是得放。這次的集體趕集日就在隔壁的上進大隊,腳程只需要一個小時。
路上遇到了同去趕場的同個生產大隊的村民,於是大家有說有笑,結伴而行。爸爸的藍布衣服內襯口袋裡放了,用帕子裹了一層又一層的票與錢,那是爸爸的底氣…
到了趕場地方,場面簡直是人山人海…爸爸緊緊地拉著她與弟弟,嘴裡的“讓一讓,借過”都沒停過。
村民們開始交換物資,何秧苗佔了個有利位置,毫不緊張地大聲“叫賣”,“來,瞧一瞧看一看,新鮮高山竹筍,你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儘管她如此大聲地叫賣,但也是僅僅讓村民們望了她一下,隨後駐足停留在雞苗鴨苗小販前。
這時弟弟跑了過來,“姐,那邊有水果糖…要不拿點竹筍去換兩顆?”,何秧苗順著弟弟的手指望了望。
現在還在實行計劃經濟,不能進行私人交易,於是只能以物換物,但是糖果是稀罕物,平常百姓很少買,若是換了,又交換不出…?劃不著,“不行,划不來。瞧一瞧看一看,深山竹筍…”
弟弟難免有些失望,就在這時一位穿著的確良衣服的男同志停留在她面前,“小姑娘,這竹筍你打算換什麼?”
何秧苗打量他一會,“大叔,你有什麼我就換什麼。”,話音剛落,大叔用手招了招,他身後年輕同志上前在他耳邊低語了幾句,隨後大叔臉上浮現了抱歉的表情,他望了望她,許是她期盼的眼神太重,他往口袋裡掏了掏,掏出了一支鋼筆,隨後遞給了她。
“這太貴重了…大叔,我瞧你換了很多野貨,容我猜測,想必是因為國宴一事?你給我支鋼筆,我理應與你交換同等價值的東西,大叔想要咱們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