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醫驚訝地說:“這真是渺小限制了我的想象,我覺得單個的人相比於星體來說實在是微乎其微,更遑論同宇宙相比,我從未想到我們是生活在宇宙的血管內,怪不得我們看到的星體大多數都是圓球的,就像人體血細胞一樣。只是有些問題我不明白,想向您請教一下。”
施蛇醫笑了笑說:“您問吧,咱們是朋友,有問題一起解決。”
村醫:“為什麼有些星系呈漩渦狀?就像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繞著銀河中心轉,整個銀河系呈漩渦狀(螺旋星系)?”
施蛇醫:“您看見外面那條清水河嗎?清水河裡也有漩渦。宇宙的血管就像一條條密閉的清水河,各種星體都在流動,就像血液在血管中流動一樣。”
村醫:“人體血液流動是因為心臟在進行收縮和舒張運動,產生脈壓,促使血液迴圈,宇宙也有心臟嗎?為什麼科學儀器探測不到宇宙的心臟?”
施蛇醫:“宇宙的確有心臟,宇宙中的星體之間除了相互之間的引力外,比如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太陽轉,還受到宇宙的心臟的脈壓力,正是在這種十分驚人的脈壓力的驅動下,宇宙血管內的各種物質(恆星、行星、星雲、星系等物質)正在高速流動(運動)著,當然不同的物質流動(運動)的速度各不相同,就像清水河裡的各種物質,流動(運動)速度也不相同,有的快,有的慢。至於您說的科學儀器探測不到宇宙的心臟,這就應驗那句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哪怕我們所在的地球流經宇宙的心臟,我們也探測不到,因為地球只是流經宇宙心臟的血管,在密閉的血管裡,怎麼能探測到宇宙的整個心臟?”
村醫:“您說人類生活在宇宙的血管內,怎麼只看見宇宙有形的血細胞(星體等物質),而無形的宇宙血漿卻看不見?”
施蛇醫:“這與人眼構造有關,也與宇宙的血漿構成有關。人眼可見光波長範圍是390n-780n,可見光是電磁波譜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見光譜沒有精確的範圍;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電磁波的波長在400-760n之間,但還有一些人能夠感知到波長大約在380-780n之間的電磁波。波長不同的電磁波,引起人眼的顏色感覺不同。正常視力的人眼對波長約為555n的電磁波最為敏感,這種電磁波處於光學頻譜的綠光區域。人眼可以看見的光的範圍受大氣層影響。大氣層對於大部分的電磁輻射來講都是不透明的,只有可見光波段和其他少數如無線電通訊波段等例外。可見光的主要天然光源是太陽,主要人工光源是白熾物體(特別是白熾燈)。它們所發射的可見光譜是連續的。氣體放電管也發射可見光,其光譜是分立的。人眼的折射率十分接見空氣的折射率,人能感覺到空氣的存在卻無法看得見空氣。魚眼可見光波長範圍是380n-780n,雖然魚不能看到水這一介質本身,但是魚能夠感知到水的存在以及水中的環境變化,魚能夠依賴側線來感知水流、水溫和水流的方向,而不是透過視覺來感知水。宇宙的血細胞與人體的不同,宇宙的血漿也與人體的血漿不同。我們仰望星空,滿眼所見的星辰、星系和星雲,這些令人驚歎的天體僅佔宇宙的5,而剩餘的95則是我們知之甚少的暗物質,這些暗物質就是宇宙的血漿,正是這種物質牽引著星系,使星辰、星系和星雲聚集在一起,正是暗物質的引力,使得星系能夠聚集在一起形成星系群,並且維持了星系結構的相對穩定。宇宙的血漿(暗物質)不發光、不發熱,也不與普通物質發生電磁相互作用,因此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到它。但是,透過它對周圍物體的引力作用,我們可以推斷出,暗物質大量存在於宇宙中,其質量遠超過星辰、星系和星雲等物質。目前,科學家們主要是透過暗物質對周圍物體的引力作用來間接研究它。例如,透過觀察暗物質對遠處星系光線的引力透鏡效應,我們可以推斷出暗物質的存在和分佈。這種引力透鏡效應使得遠處星系的光線在經過大量暗物質時,會發生彎曲(光的折射現象),從而讓我們有機會觀測到暗物質的分佈情況。”
村醫:“您是怎麼看待宇宙在繼續擴張這個問題的?”
施蛇醫:“宇宙從一個奇點快速增長(有的科學家說是‘大爆炸’),就像人體從受精卵快速發育而成,至今宇宙還未成年,所以宇宙還在增長,因此宇宙的血管相應地在增長,所以人們感覺到銀河系及河外星系所在的空間(宇宙的血管空間)在繼續擴張。”
村醫:“您說人類生活在宇宙的血管內,那航天器順著宇宙血液流動的方向是不是省力一些?而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