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醫試探地問道:“您認為目前人類處在宇宙的哪種腔道?是鼻咽腔?還是腸道內?”
施蛇醫靜了靜,緩緩地說:“我個人認為目前人類所在的銀河系及河外星系處於宇宙的血管內!我開始講了細菌寄生在人體內,但是細菌的形狀、生理結構、組成物質跟人類還是有區別的,不同的細菌有不同的形狀和不同的結構,細菌有圓形的、方形的、長條形的同樣的道理,人類(包括外星人)寄生在宇宙內,人類的形狀、生理結構、組成物質跟宇宙是有區別的,人類與有些外星人可能相差不大,與另外一些外星人可能有很大的區別,是不是同一物種都很難說。人體比細菌大的多,人體內部結構(包括血液成分)自然比細菌的複雜的多。人體血液的成分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漿的主要成分是水,還含有多種凝血因子和蛋白,血漿的主要功能是維持血壓和血漿膠體滲透壓。血細胞包括了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而紅細胞內含血紅蛋白,主要運輸氧和營養物質,同時將二氧化碳運輸到肺排出體外。紅細胞減少則為貧血,紅細胞增多則為紅細胞增多症。白細胞主要是發揮免疫功能,白細胞又包括了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白細胞當中細胞型別不同,所佔的比例不同,功能也是不同的。如中性粒細胞主要是細菌的效應細胞,淋巴細胞主要是病毒的效應細胞,單核細胞主要是腫瘤的效應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往往是參與過敏反應過程。而血小板主要發揮止血的作用,血小板減少有導致出血的風險,血小板增多則有發生血栓事件的風險。宇宙比人體大的多,宇宙內部結構(包括血液成分)自然比人體的複雜的多。儘管存在不同,但還是有相通之處,你們看,太陽(恆星)跟人體的血紅細胞是不是有點像?只是太陽裡存在氫氣和氦氣,血紅細胞存在的是氧氣和二氧化碳。有的人認為氫是太陽中的燃料,氦則是它燃燒後的餘燼,太陽能來自氫的聚變反應,類似於‘氫彈爆炸’。也許在血管內微小的細菌看來,人類的血紅細胞運輸氧氣,將二氧化碳運輸到肺排出體外,血紅細胞如同巨大的火紅的恆星懸掛在天空,散發出強大的熱量和能量,血紅細胞在進行著氧的聚變反應,血紅細胞在進行‘氧彈爆炸’。如果太陽是在進行‘聚變反應——氫彈爆炸’,為什麼不是所有的氫氣一起參加反應?要是所有的氫一起參加反應,反應一次完成,反應之後理應逐漸冷卻,但是,從科學研究表明,數百萬年來,太陽光的強度沒有絲毫減弱。如果太陽是在進行大規模的有控制的熱核反應,那麼什麼原因使得太陽中的氫能區域性持續地參與聚變反應?‘有控熱核反應’就像核電站裡的核反應堆一樣。有控熱核反應正是人們追求的目標,但是至今沒有做到。人類幻想,如果有朝一日實現了‘有控熱核反應’,人類就有了實現星際探索的動力。太陽是在進行‘有控熱核反應’嗎?如果太陽只是像人體的血紅細胞一樣在散發能量呢?!近年來,r國一直在從事氫能源的研究開發,卻進展無緒;再看看z國大力開發水電等綠色能源,以致成效顯著。”
村醫說:“我現在明白了,人與宇宙只能說是有些相似,不能說完全相同,就像細菌與人一樣。”
施蛇醫點了點頭說:“不僅僅是細菌與人、人與宇宙相似卻不同,與地球人一樣生活在宇宙血管內的外星人有些也不同,地球上的生物大多屬於碳基生物;有些外星人可能屬於矽基生物或者別的種類生物。地球人一直在尋找外星人,其實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外星生物,連地球本身都是由外星物質組成的。礦山工人都明白,剛開採完的礦山,光禿禿的沒有草木,但是過了幾年或者多年後,石頭縫裡也開始長出草木來,這些草木的種子是從別的地方來的。同樣的道理,地球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星雲凝聚成團,不斷接受外來的隕石、彗星等物質,如同滾雪球一樣,逐漸發展壯大,就像胎兒從母腹裡孕育而成,早期的地球地殼極不穩定,變化劇烈,多火山、地震,地表溫度很高,噴發出的氣體構成原始的地球大氣層。隕石和彗星,這些來自太空的‘使者’,裡面攜帶著有機物的痕跡,這些有機物是生命的基石。它們就像隕石或者彗星墜落時撒在地球大海、土壤中的微小種子,等待著生命的發芽。生命的誕生不僅需要物質基礎,更需要機遇和命運的飛躍。待到地球的環境適合生命的誕生的時候,接連不斷墜落到地球的隕石和彗星裡面的有機物開始在原始地球浩瀚的海洋中頑強生存,不斷自我複製,慢慢進化成更加複雜的生命體,這個過程是漫長而曲折的,充滿機遇和必然。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海洋到陸地,從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