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末年,政治腐敗,社會動盪,內憂外患交織,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這樣的背景下,氐族首領李特率先起事作亂,拉開了一場影響深遠的流民起義的序幕.
李特字玄休,氐族人,出生於略陽臨渭,其祖父李虎曾率五百多戶賨人歸附曹操,被授予將軍之職,李特兄弟三人也因此在當地頗具威望.西晉元康年間,氐人齊萬年造反,關西地區動亂不堪,又連年災荒,數萬戶百姓被迫大規模遷徙至巴蜀地區,李特兄弟也在其中.途中,他們經常照顧老弱病殘,深得人心.
抵達漢中後,流民們請求在巴蜀定居,朝廷起初不允許,後因侍御史李苾受流民賄賂,建議朝廷將流民安置在蜀地,於是流民分散在益州、梁州各地.行至劍閣時,李特見此地地勢險要,感嘆劉禪據有如此天險卻仍兵敗投降,其身旁的閻式、趙肅等人皆認為李特有遠大志向.
永康元年,趙王司馬倫誅殺晉惠帝皇后賈南風並自立為帝,朝廷下詔讓成都內史耿滕任益州刺史,原益州刺史趙廞入朝擔任大長秋.趙廞與賈南風是姻親關係,懼怕入朝後遭遇不測,且早有割據之意,便開倉放糧,賑濟流民,收買人心,同時對李特兄弟極為優待,將其作為黨羽.李特則仗著趙廞的勢力,聚眾為盜,成為蜀地的一大禍患.
耿滕向朝廷上書,稱流民驍勇,蜀人軟弱,主客難以制衡,恐生混亂,應讓流民迴歸本土,因此遭到趙廞忌恨.耿滕至益州赴任時,趙廞率領部眾襲擊,雙方在西門交戰,耿滕戰敗身死.趙廞隨後自封益州牧,稱大都督、大將軍,並任命僚屬,改換官員.李特兄弟帶著四千騎兵歸附趙廞,李庠被任為威寇將軍,封為陽泉亭侯.然而,趙廞逐漸對李庠產生忌憚,最終在其下屬杜淑與張粲的進言下,以李庠勸說自己稱帝大逆不道為由,將其斬殺,並株連其宗族子侄十餘人.
李特、李流得知後,怨恨不已,率領軍隊回到綿竹.趙廞害怕朝廷討伐,派遣長史費遠、犍為太守李苾、督護常俊率領萬餘人截斷北邊的道路,駐紮於綿竹的石亭.李特秘密聚集七千多人,趁夜襲擊費遠的軍隊,費遠大敗,李特放火燒死其大部分人馬,並順勢進攻成都.趙廞聽聞兵馬將至,驚慌失措,其部下李苾、張徵等人連夜破開城門逃走,文武百官也紛紛散去.趙廞獨自和妻子乘小船逃到廣都,被下人朱竺殺害.
李特到達成都後,縱容士兵大肆掠奪,害死西夷護軍姜發,殺掉趙廞任命的長史袁治和其他官吏,並派遣牙門王角、李基到洛陽陳述趙廞的罪狀.同年十一月,惠帝任命梁州刺史羅尚為平西將軍、兼任護西夷校尉、益州刺史,讓其帶領督牙門將王敦、廣漢太守辛冉等官員以及扈從部曲共七千餘人進入蜀地.
李特等人聽聞羅尚到來,心中懼怕,便讓弟弟李驤在路上迎接,並獻上寶物.羅尚任命李驤為騎督,李特和李流則在綿竹大擺宴席,犒勞羅尚等人.但王敦、辛冉卻向羅尚建議儘早除掉李特,羅尚未採納.辛冉此前與李特打過交道,對他說:“故人相逢,非福即禍。”李特猜不透其態度,極為擔憂.
不久,朝廷下詔讓秦州、雍州流入漢川的流民都返回原籍.李特的哥哥李輔以迎接家人為藉口到達蜀地,對李特說中原地區剛剛發生動亂,不必再回去,李特於是有了佔據巴、蜀的心思.朝廷因李特討伐趙廞有功,封其為宣威將軍,長樂鄉侯,封李流為奮威將軍、武陽侯.但辛冉認為李特等人並非正規途徑晉升,不願應召,也未如實上報與李特協同討伐趙廞的流民名單,因此眾人皆怨恨他.
永寧元年七月,羅尚派人催促遣返流民,並限其七月上路.當時水災正盛,糧食尚未收割,流民們沒有遷徙的路費和物資,於是李特多次派遣閻氏拜訪羅尚,請求讓流民秋收後再走,羅尚卻採納辛冉等人的建議,未予延緩.李特多次為民請命,流民們對他十分感激,紛紛依附,李特便在綿竹建造營寨安置流民,並再次寫信請求寬限日期.辛冉大怒,派人張貼告示捉拿李特等人.李特看見告示後,將其全部揭下取回,並改為:“能送上六郡首領李、任、閻、趙、上官各姓及氐、叟的侯王之中任何一個人首級的,賞一百匹布。”流民們既不願遷徙,又害怕被捉拿,很多人便帶著族人,騎馬背弓,歸附李特,不到一月,其部眾便超過兩萬人,李流也聚集了數千人.
同年十月,李特將流民分為二營,李特居北營,李流居東營.李特派遣閻式去見羅尚,再次請求寬延流民遷徙的期限,羅尚表面答應,閻式卻認為他並非真心,只是緩兵之計,因為其威望不足,且辛冉等人手握重兵,擔心發生變亂無法控制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