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下看著王九!
王九的表現卻實在不敢恭維。
開始還像那麼回事!入京營就先聲奪人!以抬棺出征震住那幫油子——我都不要命了!你跟我油?
之後也像模像樣!他透過狠辣殺伐,將軍紀在急行軍中嚴肅、強化,戰鬥力在不經意間提升。
再往後開始乏善可陳。對前方迅猛發展的戰情一籌莫展!僅僅逼迫著士卒強行軍,其餘毫無對策。
當孟府被破,運河樞紐夏鎮正被猛攻,運河沿線縣、鎮一個又一個成片失陷,王九開始灰心!當孔府再被圍,而朝廷限期解圍的聖旨下達後,他已經徹底絕望。
於是他已放棄!行軍越來越慢,每天都在減少行軍行程。六月十五!他才慢悠悠走到東昌府。
知兵的文臣都已看懂:王九已放棄及時平亂,他在蓄養隊伍戰力!以確保進入賊區不吃敗仗。至於其他?他已在聽天由命!
很多關心王九之人,都在紛紛惋惜:險惡形勢下,大明要殞落一顆年輕將星!年輕,狂了點啊。
東林君子彈冠相慶。
王九這次是主動找死!滿朝同意他掛平魯將軍印,入魯則憑此主持平亂大略;且無論戶部、兵部、沿途地方官,都對他基本配合。
要兵給兵!才三品武官,允其可統兵馬六千!那麼重要的京營,也準其帶一千兵馬隨行。沿途衛所,他可隨意調兵!乃莫大特權。
要將給將!沿途衛所、州府武官凡從三品以下者,允其隨意徵召,納入其麾下聽命!還待怎的?
要糧給糧!朝廷、戶部嚴命沿途地方,務必確保所需糧草!違者可由欽差以尚方劍斬之……
這種情形下,小賊竟毫無辦法!那還有何話說?該斬。
東林君子群情激憤!開始成群上書:王九妖言惑眾、禍國誤君!最可恨者,受其妖言所誤,耽誤山東平亂大計,使賊勢坐大……
彈章來勢洶湧:不殺王九不足安天下!不殺王九不足正朝綱!不殺王九不足平民憤……
總之是殺氣騰騰。
他們哪裡是隻殺一個王九?殺的是北黨的威風與信心,殺的可是皇帝的臉面與僥倖。
萬曆皇帝看著摺子又堆成山,老眉擰成了山。面沉如水的平靜下,胸口不住起伏!翻湧的有憤怒、有緊張、有期盼,也有失落。
南邊豢養的東林太囂張!它就在指著朕鼻子罵娘!
北黨還有沒有家底?究竟能不能悄無聲息同王九配合默契?
王九那小子!這次能不能再驚豔一把?再給朕狠狠抽南邊一耳光!最好將他們的臉抽得稀爛。
怕是自己想多了。南邊密謀半年多!哪有那麼易破?哎!搞不好真要借王九人頭,去平息南邊怒火!條件還得重新談過……
萬曆御案上這次有張表。上面分六七欄,抬頭是言簡意賅的總結:殺王九;罵王九;保王九……
密密麻麻的蠅頭小楷,幾乎全記在第一第二欄下面,太監們輕輕新增著具折人名字。尤其是第一欄,換了兩張表!仍快寫不下……
人道是萬曆懶?其實懶得有效率!有道理。那堆成小山的奏摺?也就勤政的崇禎有心情看。
萬曆連看那些名字都沒心情!現在他乾脆在躺椅躺著,立刻有太監過來給他輕輕按摩。萬曆閉眼輕輕說:今天只聽好訊息。
但很快還是被打擾!
因為竟有幾十名大臣在跪宮。他們請皇上接見或上朝,不然就跪死在太陽下!為大明盡忠。
聽說人還在不斷增加當中!聲勢越來越大?萬曆厲眼掃過一眾太監!這是被誰賣了?使這幫忠臣!他們不上摺子了,改跪宮?
萬曆倔強地閉目養神著!誰愛跪誰跪去吧……
可是不行!
馬上有奏報:已有三位大臣因年邁昏厥過去!太醫正急救。
萬曆煩躁得很!
卻不能出聲:六月十五上午的太陽是大,那也不至於剛跪就昏!還有該死的太醫,誰讓他去急救!憑什麼要阻止臣子們盡忠?
這幫人是一刻都不等,非逼著朕自打耳光!馬上下旨斬王九。
北黨呢!死了?
倒是馬上又有奏報:北黨帶侍衛在宮前叱咄,罵那幫孫子居心叵測、逼宮不軌……
萬曆卻舉棋不定!
現在馬上下旨?雖是自打耳光等於宣告投降!但條件還好談一點,投降的姿勢不會太難看。
可萬一王九與北黨真能成事呢?尼瑪,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