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們先放下臉面,誠懇為王九介紹宗室問題的由來、現狀,令其實一無所知的王九十分動容。
明代宗室管理沿襲唐宋元,起初設大宗正院,由朱元璋自己擔任,後改宗人府,位居諸司之首。
“掌皇九族之屬籍,以時修其玉牒,書宗室子女適庶、名封、嗣襲、生卒、婚嫁、諡葬之事。凡宗室陳請,為聞於上,達材能,錄罪過…”
玉牒就能記載宗室人口。但是,王九知道,此牒到清朝後就消失!同時出現百萬宗室之說。
實際是多少?
禁足於王府的王爺也不清楚!但他們找到有說服力的資料。
徐光啟《處置宗祿查核邊餉議》載,洪武年間宗室58人,永樂增長至127人;正德2980人;隆慶在籍實存人;萬曆甲午年(1573)在籍實存人。徐光啟推出十年而增三分之一,三十年倍增,認為1604年現存不下8萬。
《五雜俎》載1620年錄為20萬。
這些詳實資料,令一直受後世的所謂…百萬宗室吃垮明朝誤導的王九!暗罵自己是蠢貨。
宗室都被追殺,剩下也潛藏民間不敢出聲!而東林們跪姿標準、換身馬甲,又是大清好狗。
書寫歷史的他們當然是君子!但明亡原因得有人背鍋。萬曆、天啟、崇禎還背不動咋辦?這不就有了百萬宗室。
那幫世代漢奸……
朱元璋取分封制,多為邊塞要地。守邊疆,賦軍權,固國土,想透過這樣牢握軍權……
到了英宗時期,宗室禁止上朝,諸王禁止往來,禁止出任官員,之後還一系列削減俸祿,基本架空宗室。形成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的圈養。
爵位和俸祿掛鉤。
宗室爵位有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等。親王爵傳嫡長子,餘為郡王;郡王爵傳嫡長子,餘為鎮國將軍。
依次類推,除親王、郡王爵位固定外,其餘爵位每世降級。
至今才八十多位親王,還被廢16絕嗣15位,總共五十多位。
其他為郡王和縣尉,俸祿400擔以下,到了無爵的宗室,萬曆開始每月才給兩擔米,卻長年要麼拖欠、要麼多以寶鈔代替。
朱元璋時就已半糧半鈔。嘉靖後按爵位不同而四六、三七開,郡王縣尉折銀才約156兩一年!而邊境糧價一直很貴。
還得解釋下寶鈔。
朱元璋剛發寶鈔時,與銀子能做到等價。玩經濟金融的東南懂!不準朝廷形成類似央行的職能。
於是各種蠱惑、擠兌、匯率打擊下,寶鈔早打成實際價值…不足票面價值三分之一。除了官方,民間用銀子銅錢,絕不用寶鈔……
對宗室娶妻生子也有規定,有三兒子的俸祿減半,嚴禁冒領。
災年…宗室不準離開封地,地方無糧就只能捱餓。直到前幾年,才允許無爵宗室…災年可自謀生路。
而宗祿發放方式分兩種:親王郡王大體為賜予莊田,透過收租獲取。郡王之下則和地方官一起,由地方布政使司負責發放。
宗祿取決於地方,那肯定拖欠,或者說你不賄賂就拖欠!逼急了就全給你發寶鈔。
而但凡還有口粥喝,寧願苦苦等著也沒人要寶鈔!可是,宗室還不準越級上訪求情。
這就是魯王之前…恨透了布政使陰久海的原因!其實宗室都巴不得…有人替他們活剮了那幫畜生。
宗室還有親疏,比如明宣宗、孝宗肯定對朱棣一系的多照顧,其他人也不能說什麼。
特例是福王朱常洵,王莊高達一萬多頃。除河南的零星地幾被搜刮殆盡!又將湖廣不少土地兼併。
但一個人不能輻射所有。萬曆因朱常洵與東林黨鬥爭十五年!失敗了還不能挽回些臉面?
那麼,嘉靖四十年,代王府奉國將軍朱聰浸血書上奏,說全家老幼好一段時間喝不上粥。
當時,滿朝無人願下去調查!因為這是誰都心知肚明之事。意外的只是這傢伙定有人幫助!才逃過嚴密監視直達天聽。
這些大量活不下去的低階宗親,有個朝堂的俗稱:窮宗。無數窮宗都想逃離戶籍!去自求生路。
但他們的祖宗朱元璋,卻為明朝設計了最嚴厲的戶籍!當黑戶意味著作奸犯科、死路一條。
他們被朱重八害了!
看看宗室真實開支:
嘉靖初,實支宗祿銀61萬6911
兩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