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壩往前,第一進是四合院式的都督府衙,有房間數十間,供各司其職的軍務司馬辦公。
第二進四合院主廳才是古壺的“大都督室”,主廳一側是“幕僚室”,住著從定長州搬來的文先生的“情報局”。
情報局除了負責民鑫商社“黑衣夥計”的情報收據,還會綜合天奴幫的情報收集,除此而外,還下轄“黑匣子”
黑匣子原本是直屬先皇的秘密情報組織,具體事務由前大太監李總管安排,誰知卻被景王爺收買利用。
新任皇上一氣之下要掉撤黑匣子,後來在古壺的建議下重新成立,新建立的黑匣子直屬於大都督府情報局。
新建黑匣子由王羲之的得意弟子何超統領,共有一百人,全是武功高強又精通各種間諜之術,各有奇異手段的高手,首領何超稱為“匣長”。
新建的黑匣子不再刺探大寧官員的秘密,而是全力刺探另外三國的政治軍事情報,黑匣子的每一個成員持大都督府令牌,可從大寧的任意一處軍隊中一次呼叫不超過一百人計程車兵執行秘密任務。
主廳另一側住的是侯戈率領的都督府衛隊,共三十人。
第三進四合院是負責清掃和廚事等雜役居住的地方,雜役進出要透過再往後的後花園兩側的廊道,從後門進出。
都督府只是古壺辦理公務的地方,他的住宅在與都督府相隔不遠的另一處街坊,名為“古宅”,也是帶有小花園的兩進四合院。
“古宅”兩邊緊鄰的宅院,一邊是文先生的家,另一邊是侯戈的家。
三人的家人現在還沒帶來,要待開春溫暖後再從大定州前來。
大都督府開府後,古壺和文先生日夜住在都督府,與尚書省吏部、祠部、度支、左戶、都官、五兵等六部派駐大都督府的僕射和吏員共同辦公,處理一切與軍務有關的事務。
這一忙就忙到來年開春,終於把所有軍務理順。
重新調整分佈後的全大寧現共有軍隊共八十萬人,分為中軍、外軍和州郡兵。
中軍十萬人,由四部分組成。
其一,是駐守在皇宮附近,負責皇宮安全的三千禁衛軍,由禁衛將軍率領,直接聽命於皇上本人。
其二,駐守寧都城,負責城門城牆守護和城內治安的城防軍,共一萬五千人,由城防將軍率領,城防軍聽命於宿衛將軍。
其三,是駐守在寧都都城十里至三十里外的宿衛軍,共六萬人,由宿衛將軍率領,宿衛將軍是原來的城防將軍郭元。
其四,是在宿衛軍外圍的牙門軍,兩萬二千人,由牙門將軍率領,主要是騎兵,是中軍的機動部隊,牙門讓將軍由從定長州調來的馬駒擔任。
宿衛軍和牙門軍均聽命於“中軍大將軍”,“中軍大將軍”由傑定大都督古壺兼任。
外軍共五十萬,也由三四部分組成。
其一,是為駐守西北面向天長國的“西北軍”,共三十萬人馬,由“西北大將軍”石誠統領中、左、右三軍,左右將軍分別是範義偉和劉爭。
其二,是面向西南方向安元國的“西南軍”八萬人馬,由“西南大將軍”李傑統領。
其三,是面向東南正洋國的“東南軍”八萬人馬,由“東南大將軍”張路統領。
其四,是駐守大寧腹地的“寧中軍”四萬人馬,屬於機動部隊,由“寧中大將軍”陸光才統統。
除了中軍和外軍,各州郡還有州郡兵共二十萬人,主要負責各自轄區的地方治安及城防防務,由各自州郡長官統領,但軍餉和物資仍由朝廷統一分配。
古壺作為總管全國軍務的“傑定大都督”。
平時,大都督指導全國軍隊的訓練,並指導五兵尚書府分配軍餉和戰爭物資。
戰時,大都督奉聖旨,有權統一指揮全國軍隊。
八十萬!
古壺看著這個數字,眼前浮現出如蜂群般的人群,如烏雲般的戰馬,如森林般的刀劍。
撫摸著地圖上大寧的國土和天長國、安元國、正洋國三國的版圖,心中豪情湧起。
目前,三個鄰國的軍隊總數與大寧一國相當,天長國四十萬,安元國二十五萬,正洋國十五萬。
單打獨鬥,大寧佔絕對優勢,但是若三國聯合,則大寧無十足的取勝把握。
所以接下來要做的,是防止三國聯合,主要對付天長國,只要滅了天長國,其餘兩小國完全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春末夏初,邢影帶著孩子古邦般來到了寧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