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壺笑道:“讀過的書加上我自己的所思所悟而已,說得不當之外,請皇上指正。”
皇上拊掌道:“大都督之言,讓朕茅塞頓開豁然開朗,那麼,依大都督之見,如何才能提高我大寧的綜合國力呢?”
“其一。”古壺伸出食指說。
“在這數國相爭的亂世,當然首當其衝要提高的軍事實力,而軍事實力又依靠人力和財物之力。”
“增加財力需要大力發展農商,經過此前的放客、清地和查稅後,大寧的財力物力已經大為增加,現在卻要增加兵力。”
“兵力可分為軍隊數量和戰鬥力,人數可用世兵制和募兵制雙軌並行。”
“增加戰鬥力,除了所有將領都要精通兵法外,還要勤練兵,增加新式裝備。大寧所有軍隊,都要配備牛坦克,所有士兵,都要學會使用蜜蜂戰和石灰戰,同時,還人加強情報蒐集,料事於事前,決勝於兵外……”
“其二,經濟實力,要在全大寧,讓所有官員督促農耕,鼓勵經商,以增加國稅,富裕民生。民生富,則百姓安,百姓安而富,則不甘心自己的國家被敵國侵佔,自然有更多的人願意從軍保家衛國……”
“其三,政治實力,朝廷改變官員選拔機制,少用那些只有名門望戶,只會誇誇其談的而不務實之甚至虛偽之人。多用務實能幹的寒士,加強皇上對朝廷,朝廷對官員的領導,對執行有力之官,褒獎之,對陽奉陰違之官,懲罰之,對貪贓枉法之官,該殺則殺,決不手軟……”
……
古壺從“其一”到“其十”將自己的治軍治國之道化成一條條具體的措施一一道來,這一切,都是他對國對民的理念的具象化,是他從決定踏入仕途後,數年來的思考。
只不過,原來是站在治縣治郡治州的角度,而現在是高屋建瓴,站在治國的角度,他知道,只有實現了他說的這些,才是真正的“搞定天下!”
古壺終於把自己的觀點闡述完。
皇上也終於從一陣超過一陣的驚訝中回過神來。
“大都督,請!”皇上再次捧上茶給古壺。
古壺恭敬地雙手接了:“謝皇上。”
皇上:“大寧有大都督,乃大寧之大幸,如何把你剛才所言之國之大策,變以成一件件的實事呢?”
古壺:“臣斗膽建議,就像打仗一樣,皇上就建立一個由數人組成的幕僚團,皇上只提出要達到的某一具體目標,由幕僚團提出實施的措施和方法,皇上作最後定奪,然後頒佈聖旨由朝廷相關部門負責實施。”
“好!”皇上拍手叫道,“這幕僚團,大都督無疑是第一人選,你還可推薦誰呢?”
古壺想了想說:“臣只推薦兩人,一人是右將軍王羲之,另一人是之前最先向先皇提出放客清地查稅之策的刺史蔣正義,其他人先請皇上自行斟酌。”
“今日真是讓大都督勞神又費力,朕請你一起用膳!”皇上高興地說。
“恭敬不如從命!”古壺拱手道。
皇上的御膳當然比普通人家的豐富得多,可也沒有古壺原來所想像的那般奢靡,也就是七葷八素十多個菜。
十多個菜中有三分之一中有土豆,古壺也不知道是皇上喜歡土豆還是故意為之,但他還是從中看出了皇上的良苦用心。
皇上說吃飯就是吃飯,不必拘泥於君臣之禮,可隨意閒談,還率先講了在天長做人質時聽來的幾個笑話。
古壺也講了幾個笑話,這頓御膳吃得輕鬆愉快。吃飯之間,古壺提出一個請求,問皇上能不能允准他除了在非常重要非常正式的場合身著官服外,在其他普通場合和非正式的場合不穿官服而只穿便服。
“哈哈哈——”皇上笑道,“看來大都督是不太喜歡當官啊!”
古壺:“臣並不拒絕當官,只是不想擺那當官的譜,在哪裡都繃起當官的架子,太累,穿便服難道就不能為君分憂為民辦事了嗎?”
“你這怪傑啊,真是的,不但傑,而且怪!”皇上用手上的筷子指著古壺說,“這一條,朕準了!”
陪皇上用完膳,古壺向皇上告辭,皇上問:“先皇當年給大都督的御賜金牌可還在。”
古壺:“在!”
皇上:“那塊金牌仍然有效,大都督有要事時,可持那塊金牌,隨時進宮來見朕。”
“遵旨,謝皇上!”古壺鄭重地大聲回答。
告別皇上,黃安送古壺出宮。
黃安:“古大夫,當初在盧家莊當奴時,你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