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芷鴟醋饔謾�

3.瞭解孩子的敏感神經

有一個孩子是由奶奶帶大的,他也很體諒奶奶的辛勞。他在學校犯了錯誤,老師只要提到他奶奶的辛苦,這孩子就會特別自責,下決心下次一定改正。“奶奶”就成了這個孩子的敏感神經。其實,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敏感區域,可能是聽到某一句話,可能是看到某一個動作。無論是什麼父母一定都要有所瞭解,這樣教育孩子的時候才會避免不愉快。

4.切記要就事論事

每個孩子在聽父母教導的時候,最反感的就是父母揭以前的傷疤,總是舊事重提。如果是這樣,無論父母講得多有道理,孩子也不愛聽。所以,請父母就事論事,不要節外生枝。

5.動口不動心

當父母在教導孩子的時候,可能需要很嚴肅,甚至表現出生氣,聲音可能都會變大。當然,父母自己的心裡是有數的,這是在震懾孩子,不是在氣自己。一旦,父母是在氣自己,孩子緊接著也會氣你。所以,父母為了避免傷身傷心,就要練習動口不動心的教育方式。

『教育名言』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

——(中國)《荀子》

居其位,無其言,君子恥之;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

——(中國)《禮記》

9.有時無聲教育更有效

有的時候,無聲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音量,可能是最動聽的音樂,可能是最深刻的啟發……只要我們有敏銳的體察能力,有一顆尊重對方的心,有真誠幫助對方的心願,我們就能在適當的時候讓無聲勝過有聲。父母和孩子的相處之道也是如此。

『經典事例』

天津的一名理科高考狀元在回憶起自己的心路歷程時講,他在上初三的時候,還是一個普通中學的普通學生。當年寒假,母親帶他去一位阿姨家做客,這位阿姨有一位上高一的兒子。大家閒聊的時候,母親就問那個男孩:“你在哪上學?”男孩說:“我在南開中學。”南開中學是天津的重點中學,母親接著說:“你學習怎麼樣呢?”男孩輕鬆地說:“阿姨,我這次考了全班第一。”此時,母親回過頭來,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接下來的午餐中,母親隻字未提關於學習的事,他感覺到母親在保護他的自尊心。

回家的路上,他很難受,覺得自己好歹也是個男子漢,母親對他期望很高,卻在外人面前這麼維護他小小的自尊,他下定決心就為了母親看他的那一眼,一定爭口氣。從此,他調整心態,努力進取,半年後,以倒數第一的成績考進了南開中學。他繼續努力,三年後,以天津理科狀元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

『教育感悟』

有的時候無聲的力量更強大,那位母親只是看了兒子一眼,就激發了兒子學習的鬥志,如果母親當時說了些什麼,不管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言語,可能都沒有那一眼的力量大。正如這位男孩後來說:“我一生的改變,就是從我媽看我那一眼開始的。”當然,這位母親絕不是預計好了“看一眼”就要起到什麼作用,而是源自於內心對兒子的期望與尊重。

我們每一個孩子的改變,都是因父母的改變而改變。父母如果能從內心發出一種聲音,相信孩子一定能“聽”得到。

『身體力行』

教育就是一種感應,請父母在生活中提升自己的靈敏度。

1.有敏銳的體察能力

一個人如果有敏銳地體察能力,就能及時而準確知道對方的動機和需求。當有了這種判斷之後,才會知道自己用哪種方式回應是最好的,才會最大程度上利己利人。而一個人的敏銳度的主要是在為人服務中得以提升的。如果用家庭環境做比喻,父母要想提高自己的關照度,就可以試試多做家務。小小的家務可以提升我們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規劃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一個善於做家務的人體察能力一般都很強。父母有了明銳的體察度,才有能力把握“無聲”教育的時機。

2。 瞭解“無聲”的意義

一位大學老師上完課後,一個學生走到老師面前,準備詢問問題。學生說:“老師,您講得真好,我從來沒有聽過這麼好的課。”當時,老師不說話,學生看老師沒有反應,就提出了自己想問的問題,老師就幫他解答。其實,老師對於學生的讚美不予反應,一是不想滋長學生恭維他人的習慣,二是不使自己因此而傲慢。看來,“不反應”很多時候是對雙方德行的保護。作為父母,我們也應該瞭解這一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