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部分

險集團,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與香港中國保險(集團)有限公司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2002年8月20日,中保集團正式更名為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

不過,中保控股更像一個大雜燴。

中保集團旗下擁有太平人壽、太平保險、太平養老以及太平資產等的“太平系”公司,同時擁有兩家在境外上市的中資保險企業——中保國際和民安(控股),以及中保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國國際再保險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

業務範圍除財產保險、人壽保險、再保險、保險經紀外,還涉及企業年金、資產管理、實業投資、證券經紀、財務融資、基金管理等多個領域。

雜而不精、多而不專成為此前中保控股發展的瓶頸。同時,地域狹小的香港市場已經沒有“空心化”的中保集團打游擊,建立根據地的迴旋餘地。

轉機出現在2001年。

這一年年末,在保險業“資本高手”楊超的運作之下,太平人壽、太平保險先後在上海和深圳兩地復業,既製造了中保集團生存的新飯碗,又拉開了太平品牌重生的序幕。

“北上,回內地去!”成為中保旗下公司子公司拓展生存空間的共識。例如,2006年,中國保險集團對香港民安實施股改,引進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成為第二大股東。2006年12月民安控股在香港主機板上市之後,同樣複製了太平保險的路徑,其業務重心已由香港轉移至中國內地,而內地業務2007年和2008年實現了超常規發展。

資料顯示,2008年中保集團保費收入近300億元,總資產達到800多億元,管理資產近1000億元。其中,復業的“太平系”公司佔集團總保費和資產的80%。

但是,“旗下多品牌並存,這一直以來困擾中保集團發展”。一次新的人事調整之後轉機再次出現。

2008年8月,中國保險(控股)董事長,前保監會副主席馮曉增,因年齡原因掛冠而去,同時該集團原副董事長、總經理林帆順利升帳。

生於1959年7月的林帆,接任馮曉增之時,虛歲只有50歲,成為中國保險行業又一位少帥。或許是巧合,林帆的再上一任,現任中國人壽掌舵人的楊超,亦是於50歲開始執掌這家中國海外最大的保險企業。

1976年參加工作的林帆,歷任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廣州分公司副總經理、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深圳分公司總經理,並從1999年起,出任中保集團常務董事、副總經理、副董事長、總經理,兼任民安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中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等職。

新班子拉開了整合的序幕。2009年初的工作會議上,中保控股把長期發展目標定位為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跨國綜合保險金融集團。林帆在他的工作報告中,將這一改革喻為“集團的淮海戰役”。

5月25日,中保集團旗下兩家上市公司——中保國際和民安(控股)啟動整合,中保國際計劃收購民安控股47。8%的股權,並可能隨後將其私有化。

圖15…3 中保整合民安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但是,新太平“淮海戰役”的挑戰不小,旗下兩家上市公司2008年均出現虧損。

3月20日,民安控股釋出年報稱,全年淨虧損3。75億港元。公告資料顯示,2008年其承保虧損3。10億港元,主要源於內地業務虧損的3。11億港元。另一部分虧損為投資虧損。由於全球股市出現大幅下挫,截至2008年底,投資虧損1100萬港元,而2007年投資贏利曾達9。11億港元。

此前的3月18日,中國保險集團旗下的另一家保險公司——中保國際也釋出了鉅虧的年報。資料顯示,中保國際2008年虧損3億港元,主要原因包括投資收益大幅下降,特別是在A股市場及香港股市的投資虧損;同時,中保國際旗下太平保險和太平養老的保險業務也出現經營虧損。

延續80年香火,太平保險的幾度沉浮,顯然是其創始人、國內20世紀中早期著名銀行家金誠銀行總經理周作民無法預料的。而今老店新開,太平如何翻騰資本和市場、海外與國內之巨大雙翼,將是另外一段傳奇,抑或是再度沉浮。

【註釋】

(1)未決賠款準備金,是指在每一財務年度決算以前,保險人對已經索賠尚未賠付的保險賠償或給付,或者已經發生保險事故,尚未索賠的保險賠款或給付所提存的資金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