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部分

低車險費率,金額合計1763萬元;二、製作假賠案,虛假擴大真實賠案的損失金額合計491。68萬元;三、虛列營業費用,套取資金85。68萬元賬外支付回扣和職工福利;四、違規登出保單662筆,沖銷虛掛的應收保費129萬元;五、墊支保費,10家單位轉賬或現金交的保費182。3萬元墊支給其他單位或個人。”

第二,準備金計提不嚴謹。

根據《中國保險年鑑》,其2006年保費收入達到150。6億元,提取的未到期責任準備金為70。7億元、未決賠款準備金(1)只有7。3億元。

業內普遍懷疑,中華聯合的準備金,尤其是未決賠款準備金計提不足。

同樣是《中國保險年鑑》披露的中華聯合2007年的業績,公司的實際財務情況終於逼近於真實——營業收入157億元,虧損64億元;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和未決賠款準備金分別為84億元和77億元,未決賠款準備金暴漲10倍!

有觀察者認為,從遠在邊陲、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3年一躍而成全國第四大財險公司,中華聯合成為片面追求保費收入,大而不強的受害者。逐年“大躍進”式的發展之後,中華聯合低價擴張戰略的副作用開始凸顯。

救贖之路相當艱難。

2006年6月,中華聯合整體改製為中華聯合保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資本金由原來的2億元增加到目前的15億元,建設兵團、員工持股的公司等19家新疆企業共注資13億元。其中,建設兵團作為控股股東,持有61%股份。建設兵團國資委、烏魯木齊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等17家單位持股21%。而由員工持股組成的新疆華聯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出資2。7億元,擁有18%的股份。其中全系統中心支公司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必須出資,其餘人員可自願出資。這部分員工持股,幾乎全體被套。

中華聯合的大股東已經意識到僅靠一己之力已經扶不起病入膏肓的阿斗。引入外資,走深發展和廣發銀行道路或許尚有一搏。

2007年10月,中華聯合進行了引入外資的第一輪競標。德國安聯、法國安盟、法國安盛、英國皇家太陽聯合等數家外資保險集團參與了投標。

但是,面對中華聯合的虧損黑洞,外資巨頭們膽戰心驚!

呼聲甚高的法國安盛最後成為獨家談判者。不過,安盛不僅要求絕對控股80%以上,而且以其外資身份依然要求經營法定的車險業務,這與現行政策相悖,外資的救贖暫時落空。

3月中旬,中華聯合似乎回到一個原點。建設兵團國資委和中國保監會已經成立了聯合工作小組,進駐中華聯合。中華聯合一方面重拾引資之路,另一方面“冷處理”,收縮戰線、控制規模。

要救中華聯合,市場揣測能夠出錢的人只有匯金公司和保險保障基金。前者曾經大手筆注資中國再300多億元,而後者則於2007年5月斥資27億元入主深陷內部人控制的新華人壽。

內部資料估計,截至2008年底,保險保障基金總額約200億元,其中財產險逾70億元。不過,保險保障基金的投入是為了先穩定局面,然後選擇退出,而不是當股東。

新華人壽一案中,該公司近年來業務相對健康,加之壽險業務的價值而創造了退出的機會;然而對於積重難返的中華聯合而言,退出之路則顯得異常艱難,這也使得保險保障基金投鼠忌器。

“太平”保險:跌宕80年

2009年6月29日,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宣佈以“中國太平保險集團公司”的名義辦公,開始啟用“中國太平”品牌。同時,原香港中國保險(集團)有限公司正式變更為中國太平保險集團(香港)有限公司,“中國太平”品牌全新亮相。

自1929年太平水火保險公司創立至今,太平品牌已歷經整整80年的滄桑。

此次更名的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2002年之前稱為“中保集團”,是隸屬於國務院的國有控股金融保險集團,其前身是1931年在上海誕生的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1951年,根據新中國關於保險業整體戰略部署,中國保險集團將國內業務全部移交給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專注於海外業務。

至新中國成立之後,1956年起,太平保險也放棄國內業務,移師海外,品牌幾乎被冰凍45年!

1998年,根據國務院決定,原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海外經營性機構劃歸中國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