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都能實現“個人的統一”,整飭混亂就成為可能,如果人人都沒有“個人的統一”,整飭混亂的結果只會是更加混亂。

實現“個人的統一”——內心與行動的統一,意義如此重大,從小就訓練孩子內心與行動的統一就不再是個人的事情,而是關乎整個社會的走向。由於太多家庭的父母內心與行為的自相矛盾,導致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普遍匱乏,訓練孩子內心與行動的統一就幾無可能。

這一重擔於是就落在學校的身上,不過,由於學校普遍缺乏親和力的環境,以及教師們普遍具備了令人生厭的“權威”面孔、拿腔拿調不容置疑的權威聲音,從孩子們踏入校門的那一天開始,學生與教師對話的渠道就被堵塞。沒有對話就沒有信任,沒有信任就沒有塑造高尚品格的可能。

無法塑造學生高尚的品格,已經是相當嚴重的狀況。學校和教師們的努力,使這種本已嚴重的狀況走得更遠。

由於高考的大棒高懸在中國所有中學的頭上,而高考又被國民普遍認同為孩子能有一個好的未來的唯一途徑(或者最佳捷徑),於是從小學開始,學生們就必須全力以赴圍繞考試旋轉。對於教育來說,考試本應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手段,但在所有學校裡,考試卻成為目的。

教育評價體系的單一,又不斷強化著考試的重要性。評價一個學生的優劣,唯一的標準就是考試分數,你能得到好分數就是好學生,分數考差了就不是好學生。有多少學生考上重點大學,也是衡量一所中學質量優劣的唯一標準,能夠進入重點大學的唯一要求也是考試分數——所有大學錄取學生的唯一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