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站,以及在金沙江修建的兩個水電站都可以用於重水提取。
如果做到這一步,就算是笨辦法也能保證整個計劃的推進,每年製造四五枚原子彈的難度並不是很大。
宋彪對於自己所掌控的中國有一個基本的要求,那就是在常規戰爭之中不懼怕任何國家,同時要爭取在1940年之前完成核武器的研製工作。(未完待續。)
第259章 兩彈一星和中法同盟
在傳說中的兩彈一星之中,技術突破難度最低的就是導彈,難度最大的則是衛星,研製衛星的難度並不是特別大,但是發射衛星的基礎是洲際彈道導彈,這個難度就太大了。
正因為導彈的難度實際上並不大,後來就變成了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
在視察了漢中的核物理研究基地後,宋彪繼續乘坐中華一號專機飛往銀川視察導彈和新型號的渦噴戰鬥機的研製,導彈和新型號的飛機主要是在太原、瀋陽兩地研製,但是集中測試區卻在銀川基地,特別是在銀川西側的騰格爾沙漠中,一些最為保密的長期實驗更是直接遷往新疆和北四省。
中國的幅員過於遼闊,只要想保密,總是有無限多的地方可以利用,雖然現在的核物理研製基地是在漢中,隨著後面的進展,在烏里雅蘇臺省建立新的基地之後,更多的特殊保密工作也會轉移到新基地。
因為全國的六十多家主要的科研機構從一開始就有大約三套df…5導彈的零件,這使得帝國在導彈研製工作中的指向性非常強,由於在慣性制導和偏二甲肼燃料領域存在直接性的進步,包括在設計上基本照抄了整個df…5,加上特斯拉爵士領銜的理論組對彈道學的深入研究,帝國在導彈工程上的進步是非常驚人的,在1933年之前就已經完成了第一代導彈d12的研製工作,和納粹德國的v12一樣,d1屬於巡航導彈,研究基地在太原,d2屬於彈道導彈,研究基地在銀川和西安。
特別是d2導彈,雖然不是洲際彈道導彈。但從起步階段就直接進入中程彈道導彈,只是為了保險起見和測驗的方便將射程縮小到350km,實際上確實能達到超過1000km的射程。
在宋彪抵達銀川視察時。d12系列都已經完成了大部分的測試工作,正在進入新的改進階段,而新的d5中程彈道導彈已經開始研製,整個帝國的導彈家族中。d1??系列屬於巡航導彈的編號,d2??屬於短程彈道導彈,d34系列保留。而d5??則屬於中程彈道導彈的編號。
d5一旦正式研製成功,其後將根據改進型號命名為d501501b502503……之類,d12因為都沒有正式服役,仍然處於基礎的測試階段,暫時則從d11a1b1c系列編排,直到正式服役才將採取d10?的正式編號。
很多人以為導彈、渦噴發動機等都是二戰期間的傑出科技,實際上這些技術的發展從一戰結束後。甚至很多是一戰之前就已經存在著雛形,各國都有技術上的新發展和追趕趨勢,而中國的優勢就是和納粹德國、蘇聯一樣集中國家精銳,並且投入鉅額經費發展這些科技。
除了制度框架和經費上的優勢外,帝國在計算機領域的進步也對這些科技的突破起到至為關鍵的作用。帝國中央計算機研究院和遠東電子工業研究所推出的cp112是帝國第12種電子管計算機,運算速率為每秒4萬次,在這臺計算機上,帝國已經全面採用二進位制、程式記憶體和磁芯儲存器。
cp112系列及其改進型的電子管計算機在國內一共生產了660臺,主要運用於科技研究、軍事和財政部門的統計工作,對於科技研究的推動作用非常大,而新一代的cp10正在研製中,隨著技術的不斷累積和製造工藝,特別是“拉單晶”的工藝快速進步,cp10將有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臺具備每秒10萬次運算能力的通用型電子管計算機,擁有更大的磁芯儲存器和更為成熟的程式系統程式設計。
如果cp10能夠順利的研製成功,在此基礎上,中央計算機研究院將會繼續研製一種專用於尖端科學研究的特大型電子管計算機,爭取將運算數度再提高十倍,而這所需要的電子管數量將達到10億枚。
可以說,帝國在部分尖端科技的發展上基本領先於德美5到10年的規模,相當於德國、美國在二戰初期階段,而中華帝國也做好了迎接新一次世界大戰的前期準備工作,現在對於帝國最大的問題不是國內,也不是外交上的對蘇德日的分化和離間工作,而是在於中法同盟中較為弱勢的法國這一環。
如果法國在